•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世界经济不景气恰是我们调整良机
    比尔·盖茨狂抛微软股票
    新股发行冲击市场的假说成立吗
    别指望增设新机构就能化解矛盾
    楼市并非只买涨不买跌
    分红新政关键在确保投资者得实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指望增设新机构就能化解矛盾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文君
      ⊙张文君

      

      设立新机构来解决新问题,这种工作方式我们似乎可以在很多改革的实践中找到案例,慢慢的,我们似乎在改革中陷入了一种“机构设置热”,仿佛设置相关机构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人又提出考虑建立以中小企业为贷款对象的专门金融机构,与大企业的贷款信用条件实现差别化对待。

      要回答“设置中小企业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否有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不是新问题,或者产生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事实说明,贷款难是长期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是将这一问题放大。如果将商业银行偏爱于大企业而舍弃中小企业解释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则有以结果解释结果之嫌,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大量的调查说明,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的根本在于金融信用缺乏。

      企业缺乏金融信用,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主观动机,即基于道德风险发生的“骗贷”;二是客观条件,即由于经营风险发生而导致能力上的无法偿还。更多缺乏金融信用的中小企业是属于后者。

      为什么中小企业较之于大企业更缺乏金融信用?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应,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差,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出现资不抵债的概率较高。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外部经济大环境和经济周期的依赖较强。不少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优势不明显,议价能力不足,生产成本不能有效向上游或下游转移。由此看来,造成“贷款难”的大多原因集中在中小企业本身。尤其是当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劳动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和对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等多重压力下,原有产业链在断裂,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我们可以试想,即使现在货币政策不从紧,商业银行敢大幅度地贷款给中小银行吗?

      可见,改造中小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是改造其金融信用。但似乎看不出设置新的专门银行与改造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两者间有多大联系。倘若最根本的金融信用问题没有解决,新建立的专门银行以完成多少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为考核目标,恐怕很快就会损失全部本金。中小企业银行将难以摆脱最终沦落为一个真正的“坏账”银行的命运。且不说,国家成立新的专门金融机构将要付出多大的沉淀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经济账上是否划算。而且,新的专门银行由于承担政策性任务,难免会出现新的寻租,弄不好成为金融腐败新的温床。

      因此,设置新的金融机构,不若设置新的金融项目。在美国,政府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除了从政府服务机制和资金提供支持外,更多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并支持和鼓励民间借贷,而不是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和政府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管理局、民间资本等等,在我国都是已有事物,如果只需要通过适当的金融创新,就可能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那么增设中小企业银行的意义还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