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大进亦大出 热钱流向本月或临拐点
    恒大全面降价 欲出清400万m2存量回款十亿
    非常规逻辑
    背后的猜想
    楼市 热钱撤离 楼市回档
    楼市“地方保卫战”是看重眼前利益
    股市 热钱不是股市的决定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 热钱撤离 楼市回档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2008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雨不定,随着各地房价相继产生调整,对于热钱套现撤出楼市的远期风险担忧呼声渐高。

      

      能撤多少是多少

      由于房价持续调整而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风眼”的深圳,最近一期的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深圳全市的新房销售量为25.73万平方米,已是自5月份销售高点出现之后,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跌;而今年5月份的深圳房价已比去年最高点时下降了36%。

      与此同时,关于热钱正在从房地产领域撤离的说法开始流行,认为深圳、广州等城市出现的房价下跌,已显示出资金撤离的迹象。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博士表示,根据他的研究小组监测,热钱从房地产撤退的速度非常坚决。“以房地产为例,热钱撤得很坚决的,都是不计成本的撤出来,能撤多少是多少,亏多少是多少。”

      据信义房屋提供的8月份上海中高档二手房市场报告,当月成交总套数环比下降了15%,成交总面积下降近13%。此外,数据还显示,上海中高档二手房市场均价连续两个月出现下调,8月成交均价为20459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3%。“热钱如果撤离楼市,对高端住宅项目和商业地产影响最大。”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南平教授指出,“这些领域是热钱尤其钟爱的投资方向。”

      

      “限外令”效果明显

      自从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新的“限外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后,基本上限制了外资炒房。

      今年前5个月,全国楼市平均销售面积下滑6.5%,下半年销售面积下滑幅度可能将进一步增大。相应地,房地产预售收入的大幅下降,这使得占到开发商资金来源30%的该部分款项,在今年1-5月份期间大幅下降至23%。销售疲弱对于依赖银行贷款却借钱无门的开发商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记者了解到,在房地产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外资和其他资金增幅锐降,表明“限外令”对外资进入的抑制效果显现。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无论规模大小,皆对于外资合作表现出明显的欢迎态势。但事实却是,外资机构在中国境内的投资难度开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