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特别报道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证券
    五大券商拿下七成IPO市场份额
    信达证券完成营业部新设
    中联重科进入深成指
    东宝亿通12日挂牌新三板
    深交所和深圳证监局
    获深圳金融创新特别奖
    光大证券:2009年股市将反复探底
    国泰君安:
    创业板将增厚券商业绩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指数样本调整公告
    中小板指样本调整公告
    国元证券:主题投资机会丰富
    北京证监局要求做实年报
    单边下跌考验私募风控能力 2008年私募业绩大分化
    长江证券:
    上海经济有两大亮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单边下跌考验私募风控能力 2008年私募业绩大分化
    2009年01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屈红燕
      证大等一些私募去年大幅跑赢大盘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屈红燕

      

      早在2007年底,私募基金人士就形象地预言,“吃了睡睡了吃”的猪年已经成为过去,鼠年将全面考验私募基金的选股能力和风控能力。2008年上证综指重挫65.39%,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经过一年的运作私募基金业绩呈现严重分化状态,有的阳光化私募不仅战胜了大盘,而且净值增长为正,但也有阳光私募跌幅超过大盘。

      

      业绩严重分化

      2007年之前成立满一年的阳光私募分化严重。

      根据本报统计,剔除打新股产品,2007年之前以平安信托为平台发行的阳光私募共有12只,跌幅在50%以上的有5只,其中跌幅最大的产品净值损失为62%,接近大盘的跌幅;但是也有一些阳光私募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能力,净值损失在10%以内的产品也有两只,其中平安证大净值损失为4%,平安德丰净值损失不到0.3%。

      剔除打新股产品,2007年之前以深国投为平台发行的阳光私募47只,跌幅在50%以上的有13只,跌幅几乎与大盘相同,包括林园、鑫鹏等阳光私募产品。但是,同样也有一些阳光私募及时调整了仓位,做了很好的风险控制,表现相对出色,有6只产品净值损失在10%以内,其中新同方净值损失为5%、亿龙中国(亿龙长江)净值损失为9%,武当1期净值损失为1.8%,这些产品表现均大幅超越大盘。

      2008年新杀入股市的阳光私募表现相对谨慎。以深国投为平台2008年新成立的阳光私募35只,其中有15只产品跌幅在10%以下,甚至取得正增长,成立于2008年9月的重阳1期取得了25%的净值增长,成立于2008年10月的博颐二期净值增长为7.61%,但是同期同一平台上也有3只产品净值跌幅达到50%以上。剔除打新股类产品,平安信托2008年新成立了6只阳光私募,其中原上投摩根明星基金经理吕俊主导的从容一期和从容三期产品跌幅在5%以内,表现出色,但是也有一只原来风云人物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跌幅达到54%。

      

      风控能力强弱是关键

      在急速暴跌的行情中,凸显了私募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异。有些私募的跌幅堪比大盘,跌幅高达60%,本金大幅损失,显示了部分私募熊市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

      据了解,一些私募风险控制比较好的私募,就是采用了急刹车的方式避免了净值损失惨重。2008年3月份成立的新同方2期全年净值损失为2.64%,2007年7月成立的新同方全年跌幅为5%,大幅跑赢大盘。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就是在看到通货膨胀造成的严重影响后,扭转了2008年年初的看法,急速刹车,从而避免了净值损失严重。

      同样,平安证大净值损失为4%,平安德丰净值损失不到0.3%。原因在于这两只产品均提前对大市进行了准确的判断,进行了大规模的现金分红。平安证大一期在2008年2月份为每个信托单位分红60元,平安德丰在2008年2月也为每个信托单位分红50元,从而避免了高仓位带来的净值大幅损失风险。

      2009年谨慎乐观

      充满坎坷的2008年终于过去了,展望2009年,部分私募表示虽然大的行情不敢期待,但阶段性机会依然存在。

      金中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2009年比较乐观,虽然大盘的高度不会涨到太高,但是板块热点和行业热点将此起彼伏,总体说来,2009年机会将不少。“如果不计较短期10%的被套,现在是一个长线资金买入的比较好机会,但是不要指望2009年会走出一波很大的行情。”金中和认为,消费类、新能源、公用事业等板块在2009年存在机会。另外,金中和判断将在2009年产生很多并购重组机会,除了央企的并购重组外,细分行业也存在并购重组机会,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和环保等行业。

      高特佳副总裁梁炎夫表示,因为该公司的投资经理大多出身于投行和研究所,对公司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去年高点撤走了大部分的资金,外界所看到的阳光私募只是该公司小部分资金的表现。对于2009年,梁炎夫认为,抱有希望但是还要经历波折,波段性机会存在,高特佳目前还在等待买入机会,继继本着保守的理念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