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打破救市幻想 各地“两会”逼房企“放下身段”
    2008没被套的,
    2009还得当心!
    75%受访者
    支持上海市政府“救量不救价”
    土地价值缩水 开发商利润遭稀释
    投资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破救市幻想 各地“两会”逼房企“放下身段”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文祺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每年的“两会”都被视为政策基调的风向标。过去一年的楼市调整,政策经历了从收紧至松绑的过程,今年是否还会有新的“结头”被打开?最受关注的房价将会做何调整?这些问题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2009年各地“两会”相继闭幕,各种信号传递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对进一步救市明确说“不”的阵营正在扩大。可以预见,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态势仍将继续,离结束的日子尚远。⊙本报记者 唐文祺

      政府明确表态“不托市”

      “北京楼市涨得太离奇了。”在参加市人代会小组讨论时,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直接指出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所在。他更进一步直斥北京房价一味偏重高端阶层,“完全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郭金龙认为,要解决房地产低迷的问题,必须调整房产体系,而加大发展低端的住房很有必要。这一明确“不托市”的表态,对于希冀地方政府继续出台松绑政策的开发商们来说,无疑是当头兜了一盆冷水。

      无独有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此前的上海政协会议上指出,上海如今面临的困境虽然有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影响的因素,但与2007年楼市、股市虚高也有关联。他明确表示,上海没有拯救房地产的打算。

      而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更是语惊四座,其“希望再淘汰100多家质量不高的开发企业”的谈话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明确表态“不会托市”,从中折射出的信号耐人寻味。与之相呼应的是,潘石屹在其博客中公开表示,本来拟定上交北京市人大讨论的“取消限价房”议案,最终选择了收回。按照计划,潘石屹原本拟定了三份议案,分别是建议降低商业物业出租税、让土地交易市场更加透明化,以及取消限价房。在阐述收回议案的想法时,他认为,限价房对于房地产全局形势造成的影响,政府了解得更为清楚,因此最终改变初衷。

      

      楼市调整重在合理

      2008年下半年,救市新政齐齐吹响“集结号”;进入2009年,各级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减,从而导致不少开发商对政府救市抱有厚望。“我认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还会继续出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开发商对记者表示。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庞元在日前举行的某论坛上指出,在政策环境趋好的情况下,上海楼市交易量已有所反弹,但政策效应并未完全释放。究其原因,还是来自于市场预期的影响,一方面认为政府会继续救市,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房价尚未跌到位。正是由于这种市场预期心态的存在,据记者掌握的信息表明,随着去年一轮降价销售回笼资金的完成,上海当地一家大型开发企业甚至开始故态复萌酝酿涨价。“开发商要放下身段。”庞元就此指出。

      在呼吁开发商完成自救的同时,不少媒体将政府官员们的言行分析解读为:对房地产企业实行有“倾向性”的政策扶植。从抢先出台“救市二十条”,到明确表示淘汰100多家开发商,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在解释政府态度转变时表示,房价要理性回归,但不会一味救市。他明确指出,接下来南京市会对一些优质企业予以扶持。

      异曲同工的是,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北京房地产市场中端住房缺乏,要解决房地产低迷问题,必须调整房产体系。最终通过政府、投资方和业主,共同打造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在此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就曾提出,除了将鼓励居民购房消费之外,今年还将对开发中小套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认为,在目前保障住房体系仍将持续较长周期的情况下,中低端产品的缺失对于规模性房企来说,无疑是参与市场的契机。“除了调整价格之外,企业不应该放弃另一种有利于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