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 固定收益平台担重任
    力诺发布短融券兑付公告
    核心是企业融资
    “08海航债”1月22日上市
    我国外储波动探秘
    银行业危机重燃
    市场避险情绪突增
    银行归来 意在长远
    央行昨回笼资金2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归来 意在长远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琢磨
      ⊙琢磨

      

      周一晚,中国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的下发,标志着离开12年后,银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根据地“交易所国债市场”。

      银行此次返回交易所国债市场尚属试探性,只能在固定收益平台交易,暂不能进行现券撮合交易和回购交易,对债券市场短期影响尚不明显,但长期战略意义重大。债券市场分割这一长期阻碍我国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一块坚冰被突破,银行等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债务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债券定价更加合理连贯,金融市场更加有效,利率在经济活动中的传导作用会逐渐增强。

      对于银行来说,进入交易所市场并不意味着买了债券放起来了事,而是可以跨市场操作,通过交易所市场对整个资本市场表达自身的意图,还可以利用交易所市场的杠杆效应对反应相对滞后的银行间市场施加影响,更好的发挥自身在整个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如果两市场的债券也互相流通,两市场一定能够相辅相成,中国债券市场将会更有活力,并逐渐形成在国际金融市场有影响力的利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