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 固定收益平台担重任
    力诺发布短融券兑付公告
    核心是企业融资
    “08海航债”1月22日上市
    我国外储波动探秘
    银行业危机重燃
    市场避险情绪突增
    银行归来 意在长远
    央行昨回笼资金2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 固定收益平台担重任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秦媛娜
      昨日上证国债指数结束连续6个交易日的阴跌,放量上涨0.17%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的利好消息在市场走势上得到了显而易见的体现,昨日上证国债指数结束连续6个交易日的阴跌,放量上涨0.17%收于120.86点,同日的企债指数也上涨了0.07%。但是对于上市银行入市之后究竟能有多大动静和何种作为,市场还大多抱着一份静待实质表现的心态。

      周一发布的《关于开展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开了口子。

      但是从试点所涉及的范围来看,银行进入交易所参与固定收益平台的市场交易,仍然局限于询价交易。按照平台的交易机制,主要采取报价交易和询价交易两种方式,其中报价交易又有确定报价(可执行报价)和待定报价(意向性报价)之分,类似于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双边报价和公开报价。

      也就是说,银行只是转移了阵地,原有的询价交易方式并未改变,而交易所债市所特有的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撮合交易方式还没有涉及。但是市场人士也表示,由于银行资金规模较大,询价交易方式显然更加合适。

      自2007年运行以来,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目前共有128只债券挂牌交易,其中包括28只国债和100只公司债。

      本月初,第一创业证券曾发布报告推荐了一部分交易所市场中流通的适合商业银行投资的债券。报告认为,5-7年的中期国债在交易所的收益率较银行间债市有明显优势;此外,资质高且收益率显著高于银行间市场的企业发行债券,也将是商业银行可能的投资重点。

      在报告给出的9只国债中,无一只在固定收益平台挂牌交易;另外18只企业发行债券中,则有12只出现在固定收益平台。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屈庆还表示,目前固定收益平台的国债报价基本参考银行间市场的报价,因此和银行间市场不存在套利空间。但是信用产品则在两市存在利差,而且平台上的一些公司债也会因其大规模、高资质和高收益而吸引银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