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9 2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罕见干旱激发多头热情 牛年开市郑麦大涨三天
    中国铜现货贴水骤现 铜市上涨动力遭削弱
    钢材期货合约设计或已完成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阿根廷大豆制品出口下降
    美国原油期货定价体系遭质疑
    世界最大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交易量大幅萎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原油期货定价体系遭质疑
    2009年02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意
      近几周来,世界两大轻质原油基准——纽约商交所的WTI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之间的价格关系逆转,这受到市场人士的重点关注。由于规格差异等因素,布伦特价格一向为WTI的折价。但自2008年12月中起,该折价已转为贴水。

      目前争议的一个问题是,WTI合约交割点——俄克拉荷马州库胜的瓶颈导致了潜在的价格扭曲。对库胜有限仓储空间的需求明显增加时即产生瓶颈。而当市场进入长时间的期货升水结构时(远期价格高于即期价格),对现货储存的需求随之增加。

      目前情况正是如此。因此如下问题被再次提出:WTI价格易受仓储需求激增影响,是否意味着其不再是世界和/或美国的合适基准?布伦特是更可靠的全球基准吗?争论双方各持己见,短期内不太可能达成共识。

      据媒体报道,一些交易商已避开WTI,采用替代原油基准为定价基准,理由是WTI的产量下降,且认为WTI更多是反映库胜的价格,而非市场整体的价格。《金融时报》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报道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WTI“不再是美国原油价格的合适指标。”

      但普氏全球石油总监约翰·金斯顿(John Kingston)认为,WTI仍然是市场的有效指标。金斯顿在近期一个普氏博客中称:“WTI和布伦特的价差再次逆转。但鉴于市场目前发生的情况,这看起来并非那么奇怪。”金士顿称,虽然WTI价格再一次远低于布伦特,“这一次,可以辩称WTI正准确反映了世界原油市场目前的情况,而布伦特反应较慢。在供应过剩时,商品将趋向于移动到最后的市场中,在此处商品总能被售出。这一点在本周的美国进口数据中显而易见:美国原油进口量猛增123.6万桶/日至1048.5万桶/日,为6周最高水平,是导致美国原油总库存增加670万桶的一个因素。”

      只要库胜仍有可用的仓储空间——最新统计显示当地仍有大约20%的剩余仓储能力——“多余的石油将移动至最容易利用市场期货升水结构的地方。2月和8月WTI合约价之间的期货升水达到近13美元/桶的惊人幅度,这是市场石油供应过剩的直接结果。”因此WTI正反映全球需求崩溃、供应过剩及其所致的期货升水。而期货升水正鼓励储油。

      过去一周两大全球原油基准价格继续下滑,但似乎已在40至50美元/桶区间内持稳。纽约商交所即月WTI原油期价从1月23日的46.47美元/桶稳定下滑至周二(2月3日)亚洲早盘的40.25美元/桶,而洲际交易所布伦特价格在大致同一期间内从48.37美元/桶下滑至43.82美元/桶。因此,从去年7月的近150美元/桶历史高位暴跌以来,过去两个月中油价下跌速度已明显减慢。然而,虽然目前总体价格走势平稳,盘中仍保持大幅波动。

      周末期间全球政治和商界领导人在多哈举行的高层会谈未能产生任何提振能源市场的实质性成果。部分问题是,尽管奥巴马总统派出一名代表宣读了一段信息,但新一届美国政府没派高层成员到会。对于任何能克服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美国都处于中心位置,因此提出讨论的大部分方案都是试探性的,且缺乏细节。

      然而,这次会谈上确实浮现了若干主题。日本、中国和其他国家表达了有关美国可能正陷入保护主义的担忧。来自欧盟和亚洲的多名代表宣布,将在当前困难时期中抵抗保护主义的诱惑,并鼓励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会谈也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共识,即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时代已结束,世界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强硬措施来监管金融市场。此外,代表们一致认为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以抗击当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说:“这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全球危机。我们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行动来与之抗衡。”他呼吁建立新的国际监管体系,并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

      另一更积极的因素是,上周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通过另一套经济刺激方案,据普氏近期一个网上研讨会进行的调查,340个受访者中大多认为该方案有望令美国能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普氏的美国能源政策编辑总监比尔·拉弗勒斯(Bill Loveless)说:“这个回应暗示,众议院和参议院法案中为能源项目、包括电力输送项目提供的巨额资金和减税均被寄予厚望。众议院的法案为能源项目提供600多亿美元资金,包括直接支出和减税,而参议院的法案提供超过850亿美元资金。”

      普氏的一项调查对能源行业人士和观察人士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对于该刺激方案将导致能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你的信心程度如何?”56%受访者表示“略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而6%至18%受访者表示悲观。拉弗勒斯说:“突然之间,仅来自该经济刺激方案,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 Steven Chu)将看到能源部在能源项目上的支出从目前的大约80亿美元增加数百亿美元。”

      此外,超过70%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监管机构将“努力”确保能源市场免于遭受金融市场所见的崩溃打击。“鉴于去年国会就期货交易提出的指控,及对改革的持续要求,这一反应显示了美国公众对监管行动的期望。”在讨论拯救经济的方案时,奥巴马反复谈到开展全面监管改革的需要。其中大部分的重点是银行业和房地产,而其中一点是致力于把交易所外的能源金融衍生品纳入监管。

      (本报道由普氏能源资讯提供。普氏是麦格罗-希尔公司旗下的能源信息提供商。欲知更多详情,请与普氏广州代表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