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信息披露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保险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3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金融·证券
    赣粤高速
    1732份认股权证行权
    经纪人管理将纳入券商合规体系
    金融机构呼吁加强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海通稳健增值即将到期
    大连促进高新园区
    进入代办转让试点
    上港权证末日惊现超比例持有人
    国联两家服务部获准升级
    湘财9家服务部获准升级
    小县城有大贸易量 期货公司瞄上钢材“福建商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港权证末日惊现超比例持有人
    2009年03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圣韬
      上港权证摘牌前经历断崖式暴跌

      尤霏霏 制图

      至少35万“打水漂”,火中取栗不可取

      ⊙本报记者 潘圣韬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上港CWB1最后交易日出现一位超比例持有人。以5%的持股比例以及上港权证当日最低价计算,该持有人至少有35万打了“水漂”。

      由于上港权证处于深度价外,因此该权证不具备任何的行权价值,到期持有者相当于手握一堆废纸。上港权证最后一个交易日一路下跌,最终以0.024元的当日最低价收盘。即使以0.024元作为交易价格计算,买入5%的上港权证也至少需要34.99万元,也就是说,上述超比例持有人至少有35万元打了“水漂”。

      “权证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想要行权的话还不如直接去买正股,所以(该持有人)应该是为了投机炒作的。而上港权证最后一天跌了95.3%,期间被套很容易。”渤海证券分析师何翔表示。

      从上交所历史交易信息看,上述超比例持有人在上港权证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才上榜,因此可以判断,该持有人是在上港权证的“末日”炒作中大量被套的。“市场经常出现投资者炒作‘末日’权证的现象,不过在最后一日还高比例持有的投资者并不多见。”某市场人士表示。

      “如果该持有人的买入成本在0.1元,那么他的损失将在150万左右。而从上港最后一天的走势看,即使是0.1元的买入均价也算是低的。”某分析师也表示。

      由此可见,参与“末日轮”的炒作无异于火中取栗,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血本无归。分析师也提醒,对于一些没有价值的“末日”权证,最后必然向其价值回归,投资者应坚决予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