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信息披露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保险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3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证券
    汇丰每股盈利减七成 拟募资177亿美元自救
    吴定富:
    保险业要巩固改制上市成果
    结束美国消费贷款业务 汇丰削减6100个职位
    光大向华电授信100亿元
    恒生银行去年税前盈利降26%
    权威人士:防范风险需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23亿元“09渝地产债”
    今起发行
    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开业
    投资收益下滑 寿险公司大幅缩减银保补贴
    交行向宝钢发放并购贷款
    星展集团设立1亿美元
    境内人民币基金
    建行控股合肥兴泰信托获批
    国开行
    融资800亿支持黑龙江
    民生银行向在沪企业授信41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收益下滑 寿险公司大幅缩减银保补贴
    2009年03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本报记者 黄蕾

      

      三月春意渐浓,许多地市保险公司“一把手”却愁眉不展。困扰他们的不是保费业绩也不是投资收益,而是从第二季度开始,总公司对于分支机构的费用成本将普遍下调0.5%至1%。而以往为银保渠道“开小灶”的额外费用补贴,也将大比例减少。对于资金流一向宽裕的寿险公司来说,如此大幅度、大比例严控费用,还是头一遭。

      

      利差益收窄

      削减对分支机构的费用成本,源于寿险公司对费差益的渴望。一般来说,寿险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是:死差益(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利差益(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和费差益(保险公司的实际运营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

      “死差益对于寿险公司的利润贡献率一向很低,而沾光前几年红火的股市,利差益成了寿险公司的利润贡献大户。”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然而,受累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在股市和债市收益率双双走低的大背景下,利差益收窄倒逼寿险商开始削减费用,急寻费差益空间。

      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通常来说,个险渠道方面,若按新业务价值来计算,趸缴产品能产生5%的费差益,期缴产品大概在30%左右。而在银保渠道上,由于愈演愈烈的手续费之战,导致银保利润率基本为零,甚至出现了费差损现象。

      大幅缩减银保补贴

      于是,当务之急就是扭转当下银保渠道费差损现状。一家中型规模的中资寿险公司某省级分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说,从4月份开始,总公司对银保渠道的费用成本将从之前的5.2%下调至4.7%。在当地银保手续费(含明账、暗账)高达4.5%至5%的大背景下,这一费用严控政策,无疑将对其业务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不仅如此,另一家国有寿险巨头某省级分公司银保部经理称,该公司的银保销售费用成本在3.5%左右,在前两年投资收益好的时候,总公司都会在3.5%的基础上再加1%的额外成本补贴。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样的费用倾斜政策将会被调整甚至取缔。

      本报记者通过对几个地市的银保市场调查后发现,为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不少寿险公司恶性提高银保渠道手续费及销售激励费用,导致银保渠道费差损出现乃至不断扩大。为了弥补日益扩大的费差损,一些寿险公司寄希望于依靠高风险投资赚取高投资收益。然而,资本市场今非昔比。

      不少寿险公司高管在近期内部会议上坦言,由于利差益空间收窄,今年必须要在费差益上做文章。人保寿险某地市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总部明确要求见费差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寿险公司转型寻求费差益空间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遏制银保手续费进一步被抬高,有助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但在对可能影响保费规模的担忧下,有业内人士质疑,出于对稳固市场份额的考虑,寿险公司在费用控制上的力度可能不会如预期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