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3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股文观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股文观止
    2200点成为强弱分界线
    沪深股市一周涨跌停板排行榜
    让A股提前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北斗星通:小盘成长被爆炒
    ■无风不起浪
    盘整非鸡肋 崛起终有时
    地产引擎能启动中国经济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让A股提前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2009年03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林证券 胡宇
      □华林证券 胡宇

      

      时常听到市场有这样的论调,“由于经济不景气,股市难以上涨”。这样的推论表面看来好像确有其事,但深究起来,往往只是一种思维惯性,并不存在科学的逻辑。从我们的角度看,中短期股市的走势往往与宏观经济没有必然关系,即使股市与经济存在强相关性,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并非不乐观。因此,在坚定看多信心的时候,我们亟需促进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

      从短期来看,股市并非经济晴雨表

      在我们看来,经济的变化并不一定完全能够体现在股市走势上,尤其是在中短期股市上。由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并不明朗,但股市却明显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因此,有人开始把股市的上涨归结为信贷过度放松与政策驱动;同时,由于大多数人对未来半年经济仍不乐观,他们害怕短暂的股市上涨或就此夭折,担心熊市从此又将回来。这样的看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也可能出现偏颇。在我们看来,站在中短期角度看股市,资金和信心才是股市涨跌的驱动因素。简而言之,从投资的角度看,经济宏观走势与微观层面是影响股价上涨的根本因素;而从投机的角度看,资金与信心永远影响短期市场的驱动因素。作为股市的参与者,我们既要看到影响股市长期发展的根本因素,也要识时务,抓住主要影响股市短期走势的驱动因素。很多时候,即使经济基本面不鼓励市场出现大涨,但更需要认识资金、信心等因素,乃至政策均可能是促使股市短期走强的驱动因素。只有理解了股市短长期不同周期的影响因素,我们才能把握市场的每次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目前来看,我们仅能讲当前的反弹行情定位在策略性行情上,甚至仅作为短期交易性行情看待,但这是建立在基本面依然维持不景气的前提之下的。如果能充分解读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看清未来发展方向,那么,我们对A股市场的信心就没有理由不坚定。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非西方经济模式

      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去美国深造,也有很多西方学者不断来中国交流,这样让中国社会深受美国流行经济学理论的熏陶,因此,当我们看到美国祖师爷的经济都深陷泥潭时,不由得担心,中国经济还能独善其身吗?这方面,很多人确实显得信心不足。

      毋庸置疑,我们不能忽视当前全球化经济危机的普遍性影响,特别是对国内出口经济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中国经济由于与西方经济所处的土壤不同、环境不同、体制不同,因而相互的走势也可出现根本逆转。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把握上述差别,就很难找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用单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完全解读中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从深层次看,中国经济体制并非单纯追随美国的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毫无疑问,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释,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决定的。而中国经济一直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富国强民之路,这与以往的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注定并非延续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崛起之路,她建立在广泛的国有经济的基础之上,但同时又积极主张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她既有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因素,但又同时存在中国式的国有经济体制。因此,这种包容与博大的经济运行格局并非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解析。正因如此,很多从美国来的专家们也无法解释为何中国经济能够独善其身。现在看来,从表明层次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靠内需拉动,是靠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投资拉动的。但更深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都是最适合当前中国本身发展的。尽管我们当前的经济体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要产业升级,仍需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等等,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否定这个中国现存的经济体制模式的先进性。

      不畏浮云遮望眼

      既然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很可能要独善其身,那么A股市场就没有理由不走出独立行情。当前A股市场的上涨行情可能是既有基本面铺垫,又有资金、政策因素的驱动。

      研究当前股市,我们既要看表面的数据,更要看到中国股市的本质。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阶段,因此,中国股市的本质还是发展中的市场,存在投机和政策影响的可能。如果说6000点,管理层在苦口婆心的提示风险是合情合理;那么在2300点,我们就应该对监管机构目前的政策走向拿捏准。如果说6000点时,市场风险非常大,那么现在2100点就应该是机会很大,风险很小。如果说,在6000点我们赚得很爽,不愿走;那么到了2300点,可能会有很多人对曾经的套牢历历在目,对曾经的暴跌深恶痛绝。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观望,那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信心源自哪里呢?信心往往会来自于资金流动性。随着资金不断的入市,A股市场必定会不断的上涨。在股市不断攀升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也会由此改变,原先悲观的情绪将在股市不断上升的推动下会变得愈加乐观。原先准备存进银行的资金也可能因为乐观的预期而开始变得消费大方,因此,现在的股市不是单纯的经济晴雨表,很可能成为经济的驱动器。当西方各国因为陷入流动性陷阱而不断降息时,中国却因为不缺钱而感到庆幸。现在我们需要辩证考虑的是,在加快市场信心恢复的同时,亟需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步伐,稳步推出创业板,努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尽管相关举措不可避免的会让A股市场出现短暂波动,但有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

      (作者为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执业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