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圆桌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特别报道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观点评论
  • A4:时事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专访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3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国际货币体系从三方博弈走向三极鼎立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走出U字形态
    破产论喧嚣之声笼罩伦敦上空
    麦道夫要独自顶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破产论喧嚣之声笼罩伦敦上空
    2009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随着英国经济的萎缩,以及与其相伴的英镑萎靡不振,英国的整体形象确实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量化宽松”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若处理不好,有可能出现恶性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奇观。但“英国是不能倒下的巨人”,即使伦敦政府再出巨资救市,也不用担心会重蹈冰岛覆辙。

      李俊辰

      今年以来,不断有消息和评论在估计和分析英国的“破产”。

      英国国家统计局1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个季度下降1.5%,这是英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表明英国经济自1991年以来首次陷于衰退。

      3月5日,英格兰银行再次将利率削减至历史新低,同时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图振兴经济。英格兰银行这次把利率从1%降至0.5%。历史上,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从未低过两个百分点,即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也没有。但是,由于利率越来越接近零,英格兰银行削减利率以刺激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英国部分商界组织批评布朗政府一连串降息对鼓励银行借贷全无帮助,而且对储户也不公平。

      以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而论,预期降息至少可以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有助于股市的稳定和回升,刺激对短期利率敏感的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增长,带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刺激住房投资增长,还有,由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合并和收购市场上将出现更大的流动性和公司信贷,新一轮降息会促进英国的并购活动。从3月7日,中国商务部的第二个采购团可以看出,中国已抓住了这个机会,究竟下文如何,就要拭目以待了。

      根据标准的经济理论,通货紧缩是最佳金融政策的必然结果。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使“准零利率”状态得以持续,是为了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但是,如果经济处于长期的均衡状态,在名义利率持续为零的状态下,通货紧缩就会持续下去。央行增加市场货币量并非一定加印实体钞票。央行可以买进银行资产,比如政府债券和公司票据等,在不需借贷的情况下为买进资产提供基金,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可能宣布“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央行首次动用降息以外的救市工具,以创造资金购买公司和政府债券,来提振经济体系中的现金和信贷水平。 央行可能会通过“新创造出来的”现金购买资产,以此刺激资本供应和国家经济。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的,是指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

      但是,已有专家指出,“量化宽松”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现在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因为在短期内无法将巨量的流动性收回。这对英国央行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巨大考验。如果不能做到,英国经济极其有可能出现一个新“奇观”:恶性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即经济尚未完全走出衰退,通货膨胀已急剧恶化。

      据英国华人青年联会金融投资分会、伦敦欧金投资、英中金融投资商会的相关统计,英国金融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与此相关的会计和咨询等专门服务业则占GDP的3.6%,整个经济对金融的依赖度很高。与此相反,制造业在英国GDP中所占比例则从1997年的20.3%下降到2008年的10%左右。这种经济结构使英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不过,即使英镑真的进一步下跌,也不会令英国出现冰岛那样的危机。英国到底是有家底、有经验的老牌经济大国,英镑持续下跌并不等同于英国经济走向灾难。即将可能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又将吸引来自世界的眼球。

      英国国内商业银行目前的外债总额达4.4万亿美元,是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相反,英国的外汇储备额不到610亿美元,若再加上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额度400亿美元,也仅为1000亿美元。这是有关评论家提出“英国即将破产的依据”。但是,英国在许多方面看起来更像美国而非冰岛。比如,住房和抵押贷款繁荣失控、房地产投资过热等等。冰岛和英国一样,也存在宏观调控和金融失衡问题。但是,冰岛的银行太过庞大,他们的损失远远超出了其政府的救助能力,而英美两国有强大的财政能力来保证救市取得成效。

      不过随着英国的经济萎缩,以及与其相伴的英镑萎靡不振。英国的整体形象确实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金融危机在英国经济实体中的不断深化,也让市场对首相布朗的执政能力有所怀疑,近60%的英国人对“布朗能战胜经济危机”这一说法持悲观态度。

      不过,从1月下旬到2月中旬,英镑均有上扬趋势,可以说,英镑经过前期达7个月的“蛰伏期”之后,已寻觅到了反弹的契机。而与之生生相息的英国经济,或许也有望得到重生。当然,是否“回光返照”,谁也不好说。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2010年,英国即将举行全国大选,因此,此时新闻媒体上的一些言论也可能是不同政党的舆论导向因素。

      英国经济一旦崩溃,对美国及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实在无法想象。可以这么说,“英国是不能倒下的巨人”,即使政府再出巨资救市,也不用担心英国会重蹈冰岛覆辙。

      (作者系英中金融投资商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