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机构认为广发影子股被错杀
    一季度并购市场呈现明显熊市特征
    上周股票基金开户数双降
    上证超级大盘指数
    4月23日发布
    创业板投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挂钩上证50指数的ETF15日在港交所上市
    海通证券包销浦东建设
    “因祸得福”
    关于支付2007年记账式(四期)
    国债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2006年记账式(四期)
    国债到期兑付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巨潮系列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周期变更的公告
    关于深证系列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周期变更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季度并购市场呈现明显熊市特征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圣韬
      东软集团合并华信是一季度并购市场的亮点,代表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张大伟制图
      编者按:作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并购重组业务体现的是一家投行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国内并购市场逐渐被激活,尤其是在06、07年的大牛市中,并购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尽管目前受到股市以及经济低迷的影响,并购市场有所沉寂,但随之而来的估值体系重建、资产价格下降等“后果”也给优势企业进行产业扩张与布局带来了市场机遇。有鉴于此,本报自今日起正式推出“中国并购市场季报”,每三个月一期,以国内资本市场并购事项统计数据为基础,阶段性地对并购市场进行剖析,希望对广大投行人士以及投资者有所裨益。

      ⊙本报记者 潘圣韬

      

      2009年一季度,A股市场在偏暖的政策环境下呈现反弹回暖格局,但由于上市公司估值体系的重新调整与宏观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国内并购重组市场仍未走出前期的“沉寂”阶段,呈现明显的熊市特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量下滑,交易规模明显减少,危机公司重组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一季度在延续过往并购重组市场主要模式的同时,国外成熟市场上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的主要目的——市场化的产业整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联合证券并购与私募融资总部总经理刘小丹认为,随着这种产业整合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中国的并购重组市场必然将脱离作为传统发行上市业务补充的附属地位,成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的主要手段。

      

      “并购熊市”仍在

      据联合证券统计,一季度共有15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告并购重组事项(指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者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总交易规模为207亿元,平均交易规模为13.8亿元。而2008年发生重大重组的上市公司有147家,总交易规模为2800亿元,平均交易金额为19亿元。和08年相比,09年一季度并购重组数量仅为08年的10%,交易金额为7.4%,平均交易金额为72%,各项数据均出现明显的下滑。

      一季度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下降除了周期性(春节假期以及年初处于交易筹划阶段尚无法进行信息披露)影响外,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下滑,企业重组能力受到影响,另外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复苏预期不明朗也影响重组方的重组意愿。

      统计还显示,一季度危机公司重组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一季度首次披露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中ST类公司占有5家(ST远东、ST雅砻、ST闽东、ST金果和ST铜城),占季度总量的三分之一,交易总金额46亿元,占一季度总交易金额的22%。ST类公司在重组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与此类公司整体上发股价格较低有关,较低的发股价格可以降低重组方的成本。5家公司平均发股价格为2.6元,低于非ST类上市公司的平均8.52元的发股价格。

      另外,一季度上市公司终止(中止)重组数量明显增多。2008年下半年,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A股市场都迅速直转急下,之前进入并购重组市场的企业无疑选择了在一个市场高点进场。进入2009年以后,这些企业或因为盈利大幅下滑,或因为重组成本过高,先后放弃了对上市公司的重组。2009年一季度共有10家上市公司终止(中止)重组,其中有2家是重组方案被并购重组委否决,剩余8家都是自愿终止(中止)重组。

      交易规模下滑、交易难度加大、危机公司重组比重上升等均为“并购熊市”的典型特征。此外,一季度的并购重组市场还呈现出关联方资产注入及证券化占据主流、国有背景重组方成为重组市场主力等特点。

      

      东软并购项目“虽败犹荣”

      尽管“东软集团合并华信”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作为市场化产业整合模式的典型之一,该项目依然是一季度并购市场的亮点,代表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2月17日,国内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东软集团公告拟吸收合并大连华信。东软集团吸收合并华信,是集团实现“优质资产上市-集团整体上市-扩张式行业整合”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环,也实现了集团上市最本源的诉求-利用资本市场并购手段实现跨越式成长。遗憾的是,仅仅距离宣布合并14天以后,东软集团发布公告称大连华信以未来业务存在不确定性为由,终止了本次合并。

      但是依然可以相信,中国企业的产业整合之路不但不会因为本次合并失败而终止,相反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成长起来。事实上,自2007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东华合创在市场上首次向第三方换股合并联银通以来,市场化的产业整合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

      联合证券并购与私募融资总部总经理刘小丹在评价这种模式时指出,虽然并非首次出现,但随着这种产业整合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中国的并购重组市场必然将脱离作为传统发行上市业务补充的附属地位,成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