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2009 4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货币政策应注重前瞻性与平衡性
    经济运行整体质量
    比局部回暖更待关注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需要尽快解决五大问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运行整体质量比局部回暖更待关注
    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社会各方十分关注的一季度及3月份经济数据,这两天正由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在多项刺激政策的共同作用下,3月份的经济数据相对好看,是可以预期的。而最近传出的一些信息,如新增贷款、用电量、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等指标,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某些经济回暖的迹象。

      在举世瑟瑟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有这番暖意,不仅会提振中国老百姓的信心,同时也能给国际社会发出明显的复苏信号。因为,中国经济如果率先起来,13亿人的需求上去了,那不只是中国企业的福音,也是世界经济的福音。特别在当前,发达经济体还在泥淖中打转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回升,会有很强的先导效应。

      不过,在为中国经济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要仔细看看相关指标背后的含义,不能只看个别数据,更不能只看表面数值,进行选择性解读。这样很容易造成错觉。不仅如此,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还要对已经实施的各种非常规手段加以权衡,根据形势作出微调。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代价,让中国经济从这场金融危机的迷局中走出来。

      现在,有关投资、消费、物价,以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等关键数据还没有出来。特别是就业数据,也不知道会从什么渠道公布出来。而仅从海关总署、财政部、央行等部门已经披露的信息看,在经济回暖的信息中,也有不能回避的隐忧,尤其是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到底如何,需要仔细观察。

      首先看进出口情况。据海关总署信息,今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7.1%,进口同比下降25.1%。同比降幅比前两个月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剔除工作日因素,3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则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外贸有企稳的态势。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好苗头。

      但是,对这些数据切不可过度解读。因为从同比看,3月份我国出口降幅仍超过17个百分点。而取得这些成绩的代价是不小的。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例,近几个月来,其出口退税率已多次调整,从11%提高到16%。而3月份,服装出口仅同比增长9.9%。也就是说,即便大幅提高退税率,出口增幅也只是略微提高。其结果是,企业得微利,外商及外国消费者却真正享有了退税的好处。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早就应该调整的过剩产业来说,其实是一种倒退,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其次看财政收支情况。由于3月份有不少非常规因素,故以一季度数据为观察点。据财政部信息,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同比减少1329.29亿元,下降8.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下降17.7%,地方本级收入增长3%。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0.3%。全国财政支出12810.92亿元,同比增加3304.18亿元,增长34.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同比增长31.2%;地方本级支出同比增长35.6%。

      据财政部门的解释,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一是因为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收入来源减少;二是进行结构性减税,几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性减收较多;三是PPI和CPI指数双双下降,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相应减少。而支出的高增,主要是努力扩大内需,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所致。也就是所,一方面要为企业和社会公众减负,收入在减少;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大公共投入,支出在增加。这种收支状况能够持续吗?值得观察。

      再次看金融情况。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45万亿元,同比多增1.38万亿元。分部门看,一季度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1.06万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15万亿元。3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10.88%。

      比较存贷款增加与货币供应增长的交叉关系,一方面是信贷扩张,流动性充裕,对中央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措施起了有力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 M2再次超过上月末5.1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同时参照一季度居民与企业存款同比多增的情况,表明短期消费动力不足,有待激励。而如果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情况做更细化的分析,当前货币政策及其传导的有效性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确有回暖迹象。但在这非常时期,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如何,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完全适当,政策是否需要相机调整,都有待进一步验证。过分绝对化的说法,都与实情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