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2009 4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介入太深热点仍会热 场面太大独舞恐难撑
    资金性质决定
    投资心态与策略
    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大盘颠簸前行 年线只是驿站
    为何会落到“单骑救主”的地步?
    板块轮动继续推升股指
    cnstoc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性质决定投资心态与策略
    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不同类型资金持有者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心态会影响到各自的投资策略,对于市场就会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参与市场的资金按照所有权来划分,就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有资金,而另一类就是受托资金。自有资金就是投资者投资所用的资金是自己所有的,比如散户朋友中的绝大多数就是自有资金持有者。受托资金是别人的委托资金,持有这类资金的投资者其实只能算是投资者的代理人。这类资金有很多种类,比如公募、信托、集合理财产品、私募等。这些资金的代理人与自有资金的投资者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如果把握了这些不同参与者的心态,对于我们研判大盘的波段趋势将非常有帮助。

      以现在的市场为观察对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类资金持有者的心态以及可能会采取的投资策略。

      对于自有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没有时限,基本上可以算作是长期沉浸在市场中。现在的状况是很多被套在较高的位置,比如4000点、5000点甚至更高。不过因为公司还在,市场还在,所以这些投资者等得起。他们记住的是当初的买进价,而现在股价离解套还很远,所以采取的策略就是继续等待。

      那么代理人呢?这类代理人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有保底收益的;一种是没有保底收益的。通常公募代表前者而私募代表后者。

      由于只有买进股票才有可能盈利,而盈利才能获取其中的分成收益,因此公募的策略就是以买进为主——尽管熊市亏损但牛市必然盈利,也就是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没有分成收益,但除非净值跌到零否则管理费还是可以从净值中按日提取。所以公募没有被套的痛苦,不过一旦账面收益较大也会有较强的兑现冲动。

      私募唯一的希望是结账后的分成收益上面,所以一旦账面出现收益就会产生强烈的了结冲动。去年源于市场的颓势估计绝大部分私募没有拿到分成收益,因此白做一年是必然的结果。不过私募同样没有被套的压力,因为去年的亏损已经了结。所以与自有资金投资者不同的是,现在私募的账面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盈利,兑现的冲动应该是越来越强烈。

      对于重仓运作一只股票的主力资金来说,同样属于非自有资金,同样与私募一样具有兑现受益后分成的欲望。不过由于重仓个股,所以这类资金的退出比私募要困难,但希望兑现的心态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两大类资金因为对于去年的亏损是否结算产生了极大的心态差异——当自有资金投资者还在苦苦等待解套时,另一类资金已经开始窥视账面上的收益了,而一旦这类资金都开始采取落袋为安的策略时将会对市场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实每年将收益情况做一个了结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法,即使对于自有资金投资者来说同样是应该提倡的。比如去年亏损了一半,那么今年就必须上涨一倍才能解套,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把去年的亏损了结,今年先收获50%,到明年只要收获33%就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用两年不到的时间收复失地仍然是有保证的,而一直拿在手里或许三年还不一定能够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