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公司调查
  • B7:公司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4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松禾资本董事长罗飞:创业板将激发创新基因
    东方富海创始人陈玮:创投的文化是狼性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东方富海创始人陈玮:创投的文化是狼性的
    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岳敬飞
      对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的采访,是非常愉快的。因为他的办公室设计风格非常明快,一扇大大的窗户,迎着对面的高尔夫球场开着,春风抚来,非常适合聊天。

      “创投的文化是狼性的。到最后,就是业绩说话,管理能力说话,也许3、5年之后你才能看出谁是高手。”一开始,陈玮就向记者描绘了一个东方富海的愿景,“我们希望做一个我们的孩子的孩子都能看到的公司。”

      ⊙本报记者 岳敬飞

      

      东方富海诞生记

      与其他本土创投机构初创时的艰苦相比,东方富海的诞生,不仅浪漫,而且携带着大量的资本。

      在东方富海的简介中,有一段关于“梦之初”的题为《蒂诺之约》文字记录:“公元2006,岁次丙戌年,蒂诺山下,雁栖湖边的一个酒吧,几个梦想者,喝着啤酒,看着世界杯,勾画着自己的创业投资人生之旅……海是生命的起点,是生命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归宿。就像创业者成功之后变成投资者,再去帮助其他创业者,成为新的创业者,源于斯,又去于斯。”

      对于这段文字,陈玮说,当时我在深创投已经做了几年总裁。做了那么久以后,经验到了一定火候,对资本市场的改善,对LP的理解,和以往也不一样了,看到全世界主流的创投,都是GP、LP结构的,我就跟程厚博他们商量,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在中国做一家相对规范的,可以拿到国际上看的GP、LP结构的风险投资基金。我们想看看凭自己的能力,凭我们这个所谓“土鳖团队”能不能募集到国外的资金,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东方富海。

      2007年,东方富海正式成立,首期募集并管理境内、境外两个基金,其中境内基金规模为9亿人民币,境外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立刻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有限合伙制创投基金。而且,尤为难得的是,其境内基金的出资人,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其中出资最少的也有5000万元,成为中国创投基金募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创投人是野生动物

      “我们是野生动物,没人圈养,全得靠自己。”陈玮说,“做创投,首先有一件事,就是别做坏事,一件坏事都别做,否则以后没人敢把钱投给你。对于创投人,品质、诚信、专一和能力,都很重要。”

      他说,LP,特别民营企业家凭什么投钱给你,信任,除了我们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公开透明。东方富海所有的项目,对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都是公开的。同样的项目,不同背景的人,从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公开就可以避免犯错误。我们经常开会,大家讲的都不一样,在某些方面有经验的可以带动没有经验的。

      成立至今,东方富海已经成功投资了20个项目,其中三诺电子,作为中国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于2007年8月17日在韩国KOSDAQ市场正式挂牌交易;彩虹精化于2008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上市;超华科技于2008年8月13日获得通过IPO发行审核。投资项目中,上市数量的比例,令业内惊叹。

      陈玮说,“我们有一家企业,从投资到上市,总共8个月,创造了一项最短时间记录,很多人好奇,问我们是不是认识什么人,其实上市没有捷径,企业的成长性是唯一标准。我们的经验,只能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而非保证让企业能上市。做我们这行急不得。我经常和我们团队的人讲,忘掉创业板,忘掉IPO,关注企业的成长性。”

      陈玮透露,东方富海的投资,集中在四个领域:消费品、广义的IT加通讯(互联网是永远值得投资的行业)、健康教育、新材料新能源。在公司内部,专门划分了四个项目小组。

      

      看70个项目投1个

      陈玮说,“我们现在平均一个月70个项目,大概有5、6个可以立项,真正投的只有1个。仅去年一年,我们就看了800多个项目。我们团队的人,从开始做创投到现在,大概看了4000家企业。包括在创新投的在内,投资了大概120家。”

      他说,东方富海在成立之初,就商定了一个“三不投”原则:没有走完投资流程的不投,规范运作是原则,流程可以加快但不能缺失;对管理团队没有影响力的不投,良好的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期待跟企业团队成为朋友;价格太高的不投,价值型投资,双方更应着眼于未来。

      陈玮现在经常受邀到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给EMBA和总裁班讲课,讲创业投资,“每次去讲课我都问我的学生,创办过2个企业的举手,有;5个企业的,很少;再多的,就没有了。我这辈子得过很多奖,最看重的奖,是复旦的学生投给我的,给了我一个最受学生欢迎老师奖,排名很靠前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给他们讲,就讲我怎么上当受骗的,我怎么帮助企业,企业哪些问题,从我们帮了他之后,变成什么样子。”

      陈玮说,投资像相亲一样,投资机构和被投资机构相互看。钱不是最要紧的,有许多企业选择了东方富海,但我们的出价没有别人高,“我们投给企业的钱是有限的。但我们能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包括改善治理结构、规范运作、战略制定,等等;当然,还有就是介绍银行。我没本事帮企业贷款,但我们投的企业,后来90%获得了银行融资。”

      陈玮最喜欢的企业是不懂资本市场的,最怕的是企业的老总懂炒股,懂IPO。他认为,企业老总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东方富海的背景,适合做创业企业的教练和朋友。东方富海有一个理念:从“投资”开始帮助企业成长,从“开会”开始帮助企业规范,从“纳税”开始帮助企业守法,从“股改”开始帮助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对中国创投业的期待

      作为一名中国创投业的“老人”,陈玮对这个行业充满了爱,也饱含着期待。他说,希望中国创投业在如下四个方面能够得到提升:

      第一,尽快出现长线的LP。创投机构的投资策略,和钱有关系,钱的属性决定投的属性。不能让希望投成熟项目的LP掏钱给你做早期投资。我们的理念只能影响LP,不能帮他决定做不做LP。亚洲文化有个特点,谁出钱谁老大,这导致了LP的GP化。短钱长投的矛盾,近期内不能协调。什么时候LP里面的长线资本(包括社保、银行及保险公司等)占50%,中国的LP就成熟了。

      第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还要加强。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美国各种各样的市场,加起来有2万家上市公司,中国才1000多家。陈玮对创业板看得特别重,因为它的立板理念不一样。

      主板和中小板是以资产规模加既往业绩,加未来成长。创业板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加未来成长。这样的立板理念,导致一个看前,一个看后。耽误创业板一天,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少一天实现。有了创业板,就会早一天投资早期项目。主板、中小板、创业板、PTC,要有转板制度。给投资者设准入门槛没必要,充分揭示风险才是重要的。

      第三,国家层面对创投业的税收优惠还不够。公司制的创投,有个70%的抵扣,但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一个拿到。有限合伙,没有看到一点税收优惠。

      我们投的民营企业,90%有偷税漏税问题,但投了以后,完税率100%。如果国家给创投企业税收优惠,给GP、LP优惠,所带来的远比给的优惠多。中国的GP、LP的税负,全世界最高。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比中央政府高,这是一个积极的举动。

      第四,GP的能力有待检验。中国要出现合格的GP,还要有一个周期,要时间来考验。这次金融危机加快了洗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