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涡流”式震荡中 复苏行情转向一线成长股
    谁导演了
    最后一小时的拉升?
    将继续收复失地
    剧情相似 演员不同
    市场整体形势改善 结构矛盾还在加剧
    cnstoc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整体形势改善 结构矛盾还在加剧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生证券副所长 黄常忠
      ⊙民生证券副所长 黄常忠

      

      市场在震荡上行的过程中酝酿结构性转换,而这种结构性转换源自经济基本面与货币资金面这两种驱动因素的变化。这两种此消彼长力量如何演变不仅考验管理层的艺术,也直接左右市场的走势。刚刚公布的4月部分经济与货币数据可以看到它们的变化。个人的解读是:两者构成的市场整体形势有所改善,但结构矛盾还在加剧。

      

      正面看待流动性释放适度放缓

      整体形势改善主要指经济基本面好转的同时,流动性释放适度放缓,此消彼长更加合理。我们说市场如果长期靠资金推动一定会形成估值泡沫,助涨投机氛围;只有经济及时跟进,逐步改善直至取代流动性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市场才能稳定健康发展。从4月经济数据看,1至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 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虽然下降近23%,但按工作日平均计算环比却增长了10%;消费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预计波动不会很大。所以, 4月的GDP同比增速要高于一季度水平,宏观经济在一季度触底,二季度形成拐点的形势就更加确定了。这样,基本面与市场的背离压力就减轻了,对冲流动性放缓的能力提高了,市场环境与稳定性改善了。

      

      解读流动性问题的三个视角

      流动性超常规释放不可持续,回归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我们说流动性回归到正常水平并不意味紧缩,解读流动性问题有以下三个视角:

      (一)衡量流动性是否宽裕,不仅要纵向比较历史数据,还要比较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4月信贷规模下降到了6000亿,降幅是很大,但与历史数据比还是一个很大的规模,4月货币M2发行速度达到26%,还在加速并创十年新高。同时,货币发行(26%)远高于经济增长(7%)和物价(-1.5%)所体现的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所以4月的货币还是宽松的,性质没变,只是程度的变化而以。

      (二)综合考虑流动性累积效应与拐点压力。无论是货币发行速度还是信贷规模都在一季度达到高点,逐季回落形成的怪点对市场是会形成较大压力,这种压力的化解一方面靠基本面的跟进,另一方面还有累积效应的对冲。前期发出去的、贷出去的流动性都会累积成当期存量流动性,今年累积的超5亿信贷与巨额存款都说明社会的整体流动性会保持宽裕。

      (三)流动性变化应该与经济基本面一并考虑。货币政策要服从经济形势变化,流动性的调整源于经济情况的变化,流动性从高位回归伴随经济从底部回归。

      所以,对4月信贷规模和流动性的适度回落是正常的回归。流动性如果不急刹车,不改变宽裕的性质,不束缚经济本身的好转,市场的回调也主要是技术面性质,不会改变运行趋势。基本面的改善与流动性的累积作用能化解掉这种压力。

      

      近期左右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但流动性和基本面作用力度发生变化的时期,也存在很大的经济、政策与市场风险。从经济层面,基本面有改善,但不能预期太高。从4月数据看,结构性问题在进一步加剧:靠政府拉动的投资增速在加快,但出口还是有20%的下降,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并没有明显改善。从货币层面看,货币发行加速的同时,物价指数却还在下降。央行“近期防通缩,远期防通胀”的压力更大,付出的政策成本也可能会更高。

      从市场层面看,短期风险不能忽视。(一)风格转换风险。流动性驱动力量的减弱。靠题材支撑的股价有大幅回落的压力,而且题材如果整体降温对市场人气也会构成压力。权重股即使能构成一定支撑,伴随的“二八”现象对投资者的风险也很大。(2)政策与流动性风险。目前经济的好转只是对股市的压力减轻。如果管理层对经济的预测比实际乐观,就可能大幅回收流动性。这样流动性与基本面对股市形成的驱动合力就可能下降,甚至出现方向性的变化。(3)市场风险。管理层如果认为股市的承受能力很强了,就可能恢复、加大股票供应。累积的发行需求与大小非一道,可能改变目前的资金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