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涡流”式震荡中 复苏行情转向一线成长股
    谁导演了
    最后一小时的拉升?
    将继续收复失地
    剧情相似 演员不同
    市场整体形势改善 结构矛盾还在加剧
    cnstoc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涡流”式震荡中 复苏行情转向一线成长股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巨大的获利盘累积促使中小市值题材股转向调整;而基于盈利与估值考虑,资金开始转向前期持续滞涨的大盘成长股。这种热点结构性转换造成短期市场出现“涡流”式震荡,与两年前“5·30”行情类似,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张德良

      

      短期结构调整出现“涡流”

      从上涨驱动力上看,流动性是推动本轮行情的核心因素。中长期看,这种宽松的流通性趋势还看不到拐点。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估值压力——目前A股的盈利水平已不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换言之,市场需要等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上升,但这是需要时间来确认。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前景比较含糊;相对增长趋势较清晰的是地产、煤炭、金融以及零售等几个行业。在新能源为核心的成长题材股遇到巨大的回吐压力之后,大量资金开始向地产、煤炭、金融等行业。由于它们有不少是市值较大的品种,当它们启动的时候,市场容易错误认为是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内的大盘蓝筹股开始启动了。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是聪明的,大市值股进出容易,又能够出现很好的短线机会,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再去搏杀题材股。资金从题材股退出,迅速转入大市值股,使原来资金分布相对均衡的市场出现“涡流”式震荡。对应的指数表现就是区域宽幅震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市值品种整体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而且在股价运行趋势上还处于底部区域,因此,此轮震荡空间预计不会很大,但震荡拉锯的时间会相对较长。

      简单看上证指数,目前上证指数为喇叭型形态,这通常是市场心态浮躁下所形成的结果。事实上也是正是如此:每一次上涨或创新高,都会使看多者更乐观;但每一次调整,又会使看空者更坚定。从阻力与支持区域看,上档阻力区域十分清晰,2600-2900点为重要阻力区域。当然,这更多的是心理影响,本质上的调整动力来自于近期一批持续大幅上涨品种的获利压力。因此,每一次创出新高切入上述阻力区域的时候,出现震荡都是必然的。与此同时,下档支持也很明显的,250日年线位置将会对市场构成重要支持,目前位于2390点附近。换言之,年线已从压制市场逐步转向支持市场,但短期还会有“反抽”压力,复苏行情有望在区域震荡中谨慎深入。

      

      转向一线成长股

      回顾与分析本轮行情的投资品种选择思路,实际上还是比较复杂的,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轮历史上罕有的大调整后的上涨行情,预期空间与市场力量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弹。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种选择思路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种是比较简单的思路,即追随宏观经济的消息面而展开。这也是最容易被市场所接受的,其核心就是流动性支持下,对经济政策消息或经济复苏预期展开热点炒作,如年初启动的基础建设包括水泥、工程机械、铁路等,随后逐步过渡到金融、地产、资源及消费服务。与过去两年行情不同,本轮行情的启动源动力来自于流动性,因此,热点品种也是由小市值向中大市值转移为特征。如水泥股板块,表现最好的是赛马实业等小市值水泥股,股价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而大市值的行业龙头如海螺水泥等处于跟随状态。

      第二种是长周期热点轮动。研究美国股市多年的热点演变规律,也有价值蓝筹——成长题材轮动的特点。A股市场同样存在这种趋势,呈十年轮回特征。如2006-2007年的热点就与1996-1997年行情相似,都是围绕传统经济的绩优蓝筹、行业龙头展开;而本轮行情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屋顶建筑)以及3G产业的认同,与十年前网络概念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炒作极为相似。这种对新兴产业的强烈预期,也与一轮经济调整后需要新兴经济来带动的经济发展理论相符合。当然,过去5-6个月左右时间里,新能源板块涨幅巨大,中短期需要有一个巩固整理的过程,一般而言需要3-5个月的调整,但基于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其长期趋势依然值得关注。

      第三种选择思路则重强调市场表现,笔者认为本轮行情依然是998点以来行情的延续。历史实证表明,在一轮大级别上涨行情中,最终所有品种都会出现类似或相近的涨幅。回顾2005年6月8日见底998点后的热点演变,以2007年“5·30”为分界线,以金融地产为核心的大盘蓝筹股已出现了两轮大幅上涨(第一轮是推动大盘见底,第二轮是推动指数见顶)。然而,成长题材股只出现一轮上涨,形成“5·30”见顶一族。中小板的市场表现也属于此类。经过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跟随大盘指数出现调整后,自去年四季度起,“5·30”族渐现强劲升浪——这在波浪分析理论上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当然,上涨过程中它们会赋予其他题材。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兵光电、鲁信高新、中炬高新、中国软件、大连金牛等“5·30”族成为本轮行情的第一批领导型品种;佛塑股份、浪潮软件等同类品种也跟随相关题材而发力上攻;近期像深深房、兆维科技、亚星化学等“5·30”族也开始渐次启动。它们中间已有相当数量品种的股价水平已达到相当于上证指数5000-6000点位置,调整风险明显加大。

      按照这种思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过去几年已有两轮上涨的大盘蓝筹股,在年内涨幅与力度有限,创新高的行情可能还需要观察至2010年。不过,类似于中小板的情形,一批在市场调整期上市的次新大市值成长股值得关注。上海电气的表现就是信号。像中国南车、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国神华、中国铝业、中海集运、中煤能源等,基于市场风格转换的考虑,它们极有可能成为近期区域震荡中维系人气的热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