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压力测试
    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将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辟为法律特区
    白宫每花1美元就要借46美分
    有多少“去库存化”可以重来
    可以给金融高管减税吗?
    对资本金比例调整的换位思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压力测试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岳华
      ⊙唐岳华

      

      尽管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演的“一出很不错的戏”,被怀疑是“考生”与“考官”博弈的结果,甚至是一次预先写好答案的测试,但由于5月7日公布的结果远比此前的预测乐观,19家银行中没有一家有破产倒闭危险,市场整体反应积极。所以,这个测试还是很有助于缓解市场对金融系统不确定性的担忧。事实上,5月4日以来,美国股市在金融股带领下呈一路上扬的态势。由于部分结果提前披露,5月6日,富国银行、花旗银行集团以及美国银行三家银行涨幅均超过15%。

      2月中旬,当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主要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时,市场曾有各种各样悲观的猜测,股市随即大跌;3月初,伴随AIG2008年四季度巨额亏损的公告,道琼斯指数跌破7000点大关,降至11年来最低值。现在,这份透明的测试报告向市场明确传达了美国金融体系不会发生重大问题的信息,即使是“最差”的银行也不再需要美国政府进行巨额资本注入,另外,政府在测试中设定的经济环境是贷款总额在未来两年内累计损失9.1%。这个标准超过20世纪30年代最艰难的时期。如果目前美国经济形势不进一步恶化,银行业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资本注入。

      压力测试结束,标志着奥巴马政府稳定金融的计划开始进入新阶段,而那些“优质”银行已开始采取措施以求摆脱政府约束。目前,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几家银行正准备尽快偿还政府救助资金。高盛等银行在过去的几个星期内通过增发股票已成功获得资金。而为达到政府融资的要求,5月9日富国银行和摩根斯坦利也迅速通过发行新股分别融得75亿美元和40亿美元的资金。这样,摩根斯坦利已经达到政府融资要求,而富国银行仍需约为60亿美元的资金。

      不过,美国银行业要在几个月里向市场筹够700多亿美元资金,仍是非常艰难的。或许这10家需要进一步融资的银行可能大部分能够从资本市场筹集足够的资金,但剩下几家银行很有可能最终还得向政府求援。

      除此发行新股和债券之外,这些银行还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或部分业务,或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等途径筹资。需要大量融资的美国银行(338亿美元)以及花旗集团(55亿美元)已在考虑通过变卖资产或部分业务的方式来获得足够的融资。据悉,美国银行正在积极寻找其在中国建行16.7%股份的新东家,并已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接洽。随着部分持股锁定期结束,美国银行可以自由出售其所持股份中的三分之一,依据上周一的股价,可为其带来约90亿美元资金。

      不少经济学家担心,奥巴马政府庞大的救市计划已向美国金融系统注入了巨额的流动性。轮番的救市计划之后,等待美国的也许会是一个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周期。之前,金融市场泡沫的膨胀由私人资本形成的,而目前美国政府也在担心政府巨额的资本注入可能重启金融市场新的泡沫。要避免这种情况,奥巴马政府必须防止对金融业进一步提供巨额的流行性。

      “压力测试”显示出奥巴马政府以及美联储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即通过测试结果来稳定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主要由私人资本市场而非政府资金来给“缺血”银行业进一步提供流动性。无论是银行通过私人资本市场还是政府援救来达到融资要求,达到资金要求后的银行能够面对更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在经济不再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运作空间,这有可能带动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状况的实质性好转。

      正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说,谁都知道这场危机最终都会过去,但没有人知道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今年2月,路透社和密西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当前的经济低迷至少还会持续5年。因此,某种程度上讲,在这个严重缺乏信任的经济体里,重树市场信心可以说是应对这场危机的核心之一。而这次“压力测试”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市场悲观情绪的蔓延,达到了稳定市场信心的目的。

      但“压力测试”毕竟只是解决美国金融业问题并试图恢复金融市场稳定的起步。参与压力测试银行仅为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并没有包括美国国内大大小小共8000多家其他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分析就称,基于这次测试的标准,美国60%未参加压力测试的前100家银行需要进一步融资。因此,未来银行不良资产的发展状况以及政府的后续措施等将是接下来关注的焦点。(作者系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罗宾逊商学院金融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