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金融·调查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版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金鹰行业优势募资超过20亿元
    华商两股基今年收益列前五
    基金界“元老”纷离任
    封基有“毒”?
    长城系两基金月涨幅居首
    泰坦尼克号
    招商基金与工行
    联手推“财商亲子课堂”
    融通基金四赴彝寨小学助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封基有“毒”?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银华基金
      ⊙银华基金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战结束了,大萧条还没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同时,这也是美国封闭式基金曾经辉煌的时代。

      1925年-1928年间,美国股市上升了200%,许多股票的股价超过了500美元,很多中小投资者甚至连一股都买不起。但是,通过基金,投资者即使拥有少量资金也能参与多只股票的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1921年4月,美国国际信托证券诞生,美国基金业开始萌芽。在短短10年间,已有54万人投资于封闭式基金,其资产价值总额已达到28.9亿美元。1929年年中,美国封闭式基金几乎总是按照高于其所持投资组合价值的价格交易,即我们现在常说的二级市场溢价交易。但是,随后而来的大崩溃改变了一切。1930年末,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从过去的平均溢价50%左右降低至折价25%以上,封闭式基金因此成为投资者的毒药而少人问津。

      表面看来,封闭式基金的没落源于其不能及时变现的缺陷。但实际上,忽视风险才是其亏损的罪魁祸首。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管规则,也无需为应对赎回而保持充足的现金资产,许多封闭式基金沉溺于高风险投资,通过向银行借款,利用杠杆效应赚钱,管理者通常只需支付10%-20%的资金就可以参与股票投资。由于当时股市一路走高,这些保持高杠杆率的基金取得了高收益,受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但是1929年大崩溃彻底粉碎了投资者空中楼阁的梦幻,杠杆效应将使投资者承担数倍于本金的损失。

      虽然封闭式基金的融资行为在当时并不违法,但是,管理者非理性的乐观致使封闭式基金不断放松对风险的警惕,纵容高风险的投资操作,才最终导致了封闭式基金在股市大跌时无路可逃。投资者真正的毒药并非封闭式基金本身,而是面对市场繁荣时不断膨胀的贪婪,以及忽视市场风险的投机心理。杠杆操作可以通过立法加以监管和规范,流动性不足的缺陷也由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而得以弥补,但潜藏在投资者心底的“毒药”,却从未真正消失过,并在未来的日子里陆续创造了1978年股灾和当前的金融海啸等数个黑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