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金融·调查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版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蒋定之:金融应从六方面助推经济发展
    成思危: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
    魏加宁:中国出现
    资产价格泡沫苗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思危: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真龙
      ⊙本报记者 唐真龙

      

      6月27日,在宁波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夏季报告会”上,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信贷快速增长,其中确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和楼市,这也是造成目前股市和楼市暂时回暖的原因之一。

      成思危特别提到了一季度快速增长的信贷问题,他说,今年全年的信贷计划指标在一季度完成了90%以上,当季从银行信贷转到投资领域的资金大概是2.4万亿元。其中,不可否认确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和楼市,所以造成了股市和楼市的暂时回暖。

      在论坛间隙,成思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说,本轮房价上涨一开始是由刚性需求推动的,但后市发展则与信贷大规模投放、老百姓储蓄率过高、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推动了楼市需求,从而导致了房价上涨。至于目前房市、股市是否已到累积泡沫的程度,成思危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

      “现在外国对中国经济有各种预测,我说这些预测都不准,中国政府提出8%就一定能达到8%。”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成思危态度颇为乐观。

      他强调,“要保八,国家增加投入总能做到,问题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这是要下功夫的,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内需起到重要作用。”他还指出,金融危机后,西方过度消费的现象将会减少,各国会更注重储蓄,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大量生产,西方大量消费”的模式将会改变,这将迫使我们的眼光向内。

      成思危指出,“靠政府用财政来刺激消费是不能持久的,信贷如果过于宽松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靠消费拉动经济目前来看还难以持续。”他判断,四万亿到今年中期会有所效果,而四、五月份的数据也证实了该趋势,工业生产四、五月都有增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逐渐显现。“最近统计局发表的文章说二季度形势比较好,GDP增速可能达到8%,我想这项七月中旬公布的数据将取决于投资效益的逐渐显现,以及投资效应能否抵消消费、出口形势的下滑。 ”成思危表示。

      对于中国经济何时能够复苏,成思危表示恢复到2008年9%的GDP增速就应该说走出了“中国式”的复苏,而到2011年我国不仅能够恢复9%以上的GDP增速,而且这个增速还将是可持续的。

      成思危对拉动消费内需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提高工资,让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率同步;第二,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规范股市、楼市,使之健康发展;第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人们敢于消费;第四,要增加消费贷款的占比。他认为,与西方70%的贷款总占比相比,目前我国13%的消费贷款比例显然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