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公益专版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7 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3000点上方逼空 主力意欲何为
    在解禁股出货中寻找机会
    警惕股指冲高回落
    大盘加速赶顶 市场风险加大
    目前行情正处于牛市第三阶段
    cnstoc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解禁股出货中寻找机会
    2009年07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一般来说,大小非解禁对股价有负面影响,但其中也会隐藏着一些短线机会。如果我们只关注发布减持公告的个股,涉及的面就会小得多。

      比如某公司某天公告某个人股东在某日到某日之间通过某交易所减持某某万股,平均减持价格某某元。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就有可能出现短线机会。条件一:某股东不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减持很可能是对公司前景没有信心,这样的个股要回避;条件二:某日到某日的间隔较短。如果间隔过长,平均每个交易日减持不足几万股,对市场是不会造成影响的。我们希望这一间隔不超过三个交易日,这样就可以把研判的重点放在三个交易日里;条件三:减持的股份不能太少。如果太少,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起码要在该股成交清淡时的日均成交量之上,如某股最少的日成交量在200万股左右,减持的股份起码为200万股或以上;条件四:平均减持价格不能大幅低于当前股价。如果减持的价格大幅低于当前股价,表明股价已经上涨了很多,这就失去了短期操作的意义;条件五:股价相对于大盘走强且成交量明显放大。

      在短时间内大量的低成本筹码被抛向市场无疑增加了卖方的供应,对市场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此时股价还能强于大盘,就有可能是非市场因素。这一条件是否满足可以通过研判相对市场强度指标,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则可能存在短线机会。

      根据条件五和条件四我们得知,股价的走强应该是大盘下跌股价少跌或者大盘走平而股价微涨,直接的结论是该股的买盘强于卖盘,这是引起我们注意的关键。在抛盘大量增加的同时,接盘来自哪里?

      可能性一:市场自然买单;可能性二:主力;可能性三:基金等机构资金;可能性四:短期游资。

      市场上的资金不外乎这几类,我们分析一下,看看哪类资金有可能在接这些解禁股。

      首先,由于公司没有公布突发性的公告,所以可以排除市场自然买单蜂拥而至的可能性一。

      我们现在并不清楚该股中是否有主力,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以目前的市场而言,股价大多已有很大的涨幅,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我们仍然无法完全排除可能性二。

      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有保证且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不高,可能性三是存在的。

      短期游资是过江龙性质的资金,一般的目标是题材和重组,除非该股属于这两类,否则的话,我们可以排除可能性四。

      结果显示,接盘资金属于基金等机构资金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主力资金。如果仅仅是前者,表明公司的基本面不错但未必有短线机会;如果仅仅是后者,表明至少短线有机会。很多时候这两类资金是结合在一起的,由机构资金在当前价位将解禁股接下来然后再由主力运作,机构资金实际上起到了锁仓的作用,而且两者在操作上一定是有默契的。

      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一到两个交易日,如果确有主力在运作,基本可以肯定是机构资金在锁仓,至少有短线的机会。

      有一个观念需澄清,我们一直以为高管或股东抛售股份是对公司前途的怀疑,其实未必。有些高管或股东尽管有一定的股份,但与控股股东的持有量相比实在很小,因此未必愿一直持有,大多数高管和股东都是做实业出身,对股价的市场定位弄不清楚,很可能会卖在低位,不一定是对公司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