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7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下半年行情已扑面而来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7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加速上扬意味着加速冲顶

      李志林(忠言)

      本周大盘一举攻克3000点并马不停蹄地逼近3100点,由上半年的“慢牛”变成了“快牛”。人们在乐观之余,对主力的意图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由于去年年底绝大多数基金、券商和保险机构误判“上半年股市无行情”,错误地做空踏空,跑输了1至5月的大盘涨幅。6月以来,他们便打着“估值洼地”的旗号对大盘股联手进行炒作。上证50指数 6月份暴涨19.57%,上半年暴涨了79.9%,遂将原先的跑输大盘变为与大盘同步。正是大机构的这种逐利驱动,致使近期大盘明显改变了原先震荡盘升的慢牛节奏,变成了跑步加速上扬的快牛之势。

      赶在后继利空前做足行情,以便在市场疯狂中功成身退。一是新增货款从7月起将明显收缩,影响市场的流动性;二是7月和10月大小非分别解禁1876亿股和3320亿股,全流通比例将达70%,盘子更为沉重;三是7月份大盘股IPO重启,8—9月创业板正式亮相,势必分流市场资金;四是美国金融危机再度恶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如美国政府控股的AIG又爆出2000亿美元的新亏损,失业率创10年新高。主力只有在这些潜在利空爆发前将指数拉高,让市场疯狂,才能顺利兑现丰厚的利润,下半年即便休息,完成全年指标也绰绰有余。大盘股加速上行,个股却跌多涨少,表明主力机构推动行情的手段越来越少,大盘股越轮番补涨,表明离波段顶部越近。

      大盘股加速上行,股价打上去容易,但托往股价所需的资金就越多。稍一停留,便会引来抛盘无数。一旦滞涨,应当警惕。

      6月份工、中、建、招四大银行股最大涨幅高达31.5%、37.1%、39.9%、34.4%;上证50指数涨19.57%,上证180指数涨15.66%,沪深300指数涨14.74%。这样,大盘股就由原先的指数稳定器变为震荡器,一旦主攻的银行股筑头或反抽乏力,大盘跳水便不可避免。

      大盘股加速上行,成交量必然加大,如周四的1836亿接近今年天量,很容易加剧市场一致性的唱多做多的狂热气氛和过度投机。记得年初十五大机构预测2009年高点,只有一家看3000点,多数只看到2700点以下。然而现在大盘冲破3000点后,90%的基金坚决看多,看3600点、4000点的大有人在。这往往是行情进入尾声阶段的共性,因为市场一致性的舆论往往是错的。

      大盘股越加速上扬,市场认同并追涨大盘股热点的人就越多。其实,股市盈利的机会主要在潜伏、“守空房”。当多数人都想进人气最旺的“房间”(如现在的大盘股)时,正是主力拉升中出货的好时机;大多数人都不想进甚至抛弃的“房间”(如已调整一两个月的购并重组股、新能源股、上海本地股等)恰恰是后市新热点所在,这才是先知后觉者的“天堂”。股市中的黑马和机会从来不是在涨势惊人、众人皆知的板块中,而是在长时期调整、乏人问津的“板凳队员”中。

      今年以来,如果2500点以下是“拷浜”,2500点—3000点是“游泳”,3000点以上就是“冲浪”了。对水性好的人来说,是刺激、乐趣、收获,但对水性不好的人来说,随时会有较大的风险。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从房价上涨到地产股行情

      桂浩明

      房地产是近期股市中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不但那些老牌的地产股大幅上涨,那些刚刚借壳上市的二线地产股也出现了连续飙升的行情。现在,每当股指上行显示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时,往往是房地产板块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房地产板块的走势已成为这一阶段股市行情的重要风向标。

      年初的时候,投资者对房地产板块不是那么看好的,理由是今年房地产投资还起不来,加上房地产销售还很困难,整个行业尚未出现复苏的迹象。但这种预测很快就被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变化所否定,春节以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销售趋于活跃。当时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去年刚性需求释放的结果,市场不过是出现“小阳春”而已。但随后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令人大吃一惊,销售节节上涨,不但刚性需求强劲,而且明显出现了投资需求,以至于去年好不容易出现的房价下跌势头戛然而止,很多地方的房价掉头向上,甚至出现“跳价”以及有价无市的局面。

      在房地产行业刚开始活跃的时候,沪深股市上地产股大都还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静,股市中的人们似乎一下子还不能认可地产股有上涨的理由。但当一季报公布,保利地产等公司出现了业绩明显回升的动向,这时才让很多投资者看清了时下房地产行业的好转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从这时起地产股才真正走强。有意思的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股市的变动应该是超前的,但在今年,至少股市对房地产行业的反映是明显滞后的。

      股市上的房地产板块一经启动,其势头就一发不可收拾。很简单,这时大家已不仅仅是从房地产企业的估值角度来看待其应该有什么价格,而是从通胀的背景出发考虑房地产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效应,这样的思维模式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介入地产股。当央企成为北京“地王”的成功竞标者时,给股市的信号是土地资产的膨胀前景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应加大对地产股的投资。前几年,由于房地产公司效益普遍较好,它们成为股市中许多亏损企业的重组方。如今这种资产运作大都基本完成,一些原来的ST股主业俨然已变身为房地产,市场上自然又掀起了一阵以资产重组为主题的房地产板块炒作之风,时下那些连续涨停的ST股大都是有房地产背景的。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展开了对地产股的追逐,市场上的房地产板块热也就能持续下去。

      必须承认,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景气度不断走高的阶段,房价的上涨、销售的活跃短期内不会改变。既然这样,房地产板块行情自然有一个继续演绎的机会。有人说,股指从2700点上涨到3000点,主要是靠银行与房地产两个板块,从3000点再往上走,基本上就只看房地产板块了。这样的说法有点绝对,但的确指出了当前房地产板块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影响。毫无疑问,现在进行股市投资,如果不关注房地产板块,显然是没有把握住重点。从考虑风险的角度说,地产股的走势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如果该板块涨不动了,大盘的调整就不可避免。因此,投资者既要了解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也要关注房地产板块的行情。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3000点之上比胆量

      陆水旗(阿琪)

      时钟已经切入下半年,按照“全世界共同的预期”,下半年将迎来中国经济的明显复苏,国内的宏观数据、企业利润数据将会明显好看起来。然而问题在于,目前行情已把2010年的复苏与增长预期提前透支,自5月份开始,包括诸多理性的专业机构在内,早已在按照明年的盈利预期做行情。尽管基于内外形势仍错综复杂,目前对明年形成较清晰的预期还非常困难,按照明年的预期作为目前行情的依据并不靠谱,但如今的市场是“有预期提前做,没有预期创造预期也要做”。

      目前所有的主流观点均认为目前行情只是有些温度,还没有“高烧”,与2007年行情相比风险还不大,且仍有潜力可挖。然而,目前的行情不是没有高烧,只不过与2007年的“全身发烧”相比,目前行情的高烧是局部交替出现的。例如,一季度题材股的热度比2007年“5·30”之前并不低;再如,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是合理现象,那是给予契约到期之前的持有时间成本回报,也是基金持仓股票从市值变成现金净值必须要考虑的交易折损,历史上A股市场的封基历来是折价交易的,但现在因为“钱多发烧”的原因,可以把应折价的封基炒出84%的溢价来;又如,三金制药的发行价超过了二级市场医药股的平均估值水平,还能获得484倍的超额认购。

      与2000点时普遍谨慎悲观不同,没有人再怀疑这是一轮牛市行情。按照“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亢奋中死亡”的“股训”,目前行情显然已从2800点之下的“在犹豫中成长”阶段转入到“在乐观中成熟”阶段,离“亢奋”仍有距离。“熊市反弹”观点的绝迹、机构年中预期出现颠覆性修正、大量机构在2800点附近空翻多等即是市场从“犹豫”转入“乐观”的证明。后期行情从“乐观”逐步走向“亢奋”的过程,正是目前的市场局部性泡沫膨胀为全局性泡沫的路径。

      行情如今处于“在乐观中成熟”阶段,倡导以价值投机为主的趋势性交易,“胆量”与收益成正比,“胆大的撑死胆小的”博傻式交易行为往往能获得到相对更高的收益。但是,行情一旦进入“亢奋”时期,“胆量”将与风险成正比,“博傻”到的更多是“烫手的山芋”。按此逻辑,在3000点之上投资者是在比试“胆量”,而不是谋略。(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超级机构空翻多不会是心血来潮

      王利敏

      一转眼,股指已经涨到了3000多点,与此同时,近来有关某某超级机构开始空翻多的报道也多了起来,不免让人感慨。记得去年年末预测今年行情时,多数机构的预测都在2800点下方,几乎没有斗胆看3000点的。笔者当时就预感机构又要“豁边”了。

      近来有关超级机构空翻多的报道实在不少,一是这波行情以来始终看空的中金、高盛在近期举办的报告会上表示看好今年下半年的行情;二是有报道说,保险资金5月份投资大增448亿元;三是被投资者公认为王牌基金的华夏基金上周大幅增仓。

      按理说,既然认为今年大盘不可能越过3000点,当大盘涨至该点位附近时,应该坚决做空,何以它们反而在3000点附近空翻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趋势的力量,随着大盘的持续上涨,越上了所有的均线,尤其是年线也开始转头向上,往往意味着大的上升趋势确立,且很可能已经进入牛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有名的机构、以往再成功的机构,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只能转变态度、顺势而为。

      耐人寻味的是,向上大趋势的形成恰恰与越来越多的原先看空的机构逐渐采取反向操作有关,正是这些机构从原来的越涨越抛转为越涨越买,使得大盘逐渐走高,甚至形成了6月份以来的逼空式走势。逼空行情反过来又对看空者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一步瓦解了空方的阵营,从而导致猛烈的空翻多狂潮,7月伊始这种态势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众多超级机构纷纷空翻多,让人感慨:超级机构显然不是神,也有看错的时候。回顾1664点以来的走势,这些看空机构按照宏观经济决定股市走势的所谓经典理论,得出了因为经济没有转好,所以股市不会好的结论。然而,它们没有注意到,国家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政策以及大规模放松信贷的举动,由此改变了人们的预期,使市场资金面极为宽松,从而对股市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导致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行情。

      当然,既然这些超级机构开始空翻多了,说明行情可以看高一线。因为超级机构空翻多,决不会是心血来潮,应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先前因为迷信这些机构而错过了一次次入市良机的投资者,不妨再迷信它们一次,也来个空翻多。历史表明,当市场向上的大趋势形成后,究竟会走到多高,很难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早翻多比晚翻多好。当然,如果能出现一轮回调,逢低介入更好。

      其实,虽然目前指数已经涨到了近3100点,许多个股的价位只相当于2500点甚至更低,这就给踏空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低吸机会。从股市运行规律看,与熊市中任何强势股最终都会补跌一样,牛市中,所有的个股必然也会轮涨、补涨,近期酒类、铁路等板块的大幅补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少新进场的机构不可能为炒高的股票抬轿。对投资者而言,回避近期大幅上涨的个股,关注长时间调整股才是制胜之道。(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又到钱似洪水时

      文兴

      2009年第一只新股发行了,但很难中签,令人有中签即中奖之感。

      桂林三金的发行前市盈率为29.55倍,对应的发行后市盈率为32.89倍。30倍以上的市盈率高不高呢?会有破发的风险吗?相信很多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发行中签率说明不存在破发的可能。

      第二只新股也发行了,万马电缆对应发行后总股本计算的2008年市盈率为30.88倍。对第二只新股万马电缆,有专业研究人士认为它有破发的可能,他说万马电缆发行价11.5元已接近估值区间的顶部,该股票估值已接近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理性上涨空间有限。由于此次发行价定价较高,建议投资者谨慎参与申购并注意可能出现的破发风险。

      但依笔者的经验看,这两只股票的破发风险几乎是没有的,它们都是小盘股,既不影响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也不涉及上市后的集中卖压,中石油高开低走的一幕不会再现。但如果是盘子很大的股票以高市盈率发行,就很容易重蹈中石油的覆辙。问题是会有中石油那样的新股吗?

      从这两只新股发行的情况看,新股大受欢迎已明白无误,中签率在那里放着呢。既然股民们那么喜欢新股,股市的供求关系就会偏向供方,形成这种局面是股市的求方自己造成的。看来股市开始进入股市动态平衡的敏感阶段了。

      西方主要国家的2009年财政赤字处于历史高位,这是全球复苏的利空,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也将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各机构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实际上是非常悲观的,IMF已经进一步调低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预期。

      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A股市场还在创造历史,流通市值创出历史新高,以前遇到的顶部数据最近被打破了,这反映出社会上的资金之充裕。我们发现固定投资总额在高速增长,但投资品的价格和生产价格却在下滑,固定投资增速高达32%,但PPI与我们的投资品价格却是-7%多,这如何解释?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很多该投资的、该到位的资金没有到位,导致出现这样背离的现象。

      3000点到了,也许还会向上,但我们千万别忘了,这是股市大病一场之后、全球经济大病一场之后的3000点,来之不易,恋则不宜。最近市场上矛盾不少,也弄不明白,如桂林三金发行的股票面向散户投资者的部分得到584倍的超额认购,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市场流动性太过泛滥,或者说是这市场上钱太多了。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