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0: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1: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2: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数据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钱沿
  • A5:C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8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银行业向机构客户销售衍生产品不得承诺收益
    光大集团将设立
    保险资产管理和养老险公司
    三上市险企参与打新增发浮盈近50亿
    短空长多 招商银行再居基金重仓股龙头
    中行首推
    投资组合市场风险预测产品
    票据市场卖增买降 转贴现利率持续上行
    招行参与
    IFC“ 全球贸易融资计划”
    农发行上半年
    实现经营利润25.9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据市场卖增买降 转贴现利率持续上行
    2009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本报记者 秦媛娜

      

      需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时,票据融资被作为“增肥”首选;需要控制信贷投放速度时,票据融资同样率先被列入“减肥”计划。

      6月份以来,票据市场卖盘持续增加,而需求疲软,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令票据贴现利率快速上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票难卖,市场还是能够为那些急需减持票据以压缩信贷的大行提供一条“解脱”的路径,一种通过跨机构合作、进行信贷额度转移的操作方式出现抬头迹象。

      

      供求天平变化

      进入6月份以来,票据市场一改上半年整体的低迷气氛,供求关系逐渐出现转折性的变化。中国票据网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和7月份的票据卖断报价分别较上月增加了1553亿元和20亿元,买断则连续大幅减少。供求天平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票据利率的飙升,其中7月份买断报价的加权平均利率就比上月提高了3.9个基点,达到了1.67%。。

      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目前适当控制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要重点部署的工作。此时,收益低、期限短的票据融资就成为对信贷规模“动刀”的首选。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多数机构都预测,下半年票据市场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态势,转贴现利率会呈现明显的上行趋势。

      事实上,市场气氛一旦形成,即使果断做出了卖出票据的决策,银行要想在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买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票据买断的报价已经从5月份时的4501亿元减少到了7月份的2892亿元,降幅超过50%。

      

      票据巧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通过跨机构合作而进行信贷额度转移的操作方式正出现抬头的可能。

      据市场人士介绍,对于处于不同地域、分属不同性质的机构来说,信贷投放多寡不一,此时可以借助票据来实现信贷额度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转移。例如,一家处于京沪穗大型城市的商业银行因为过快放贷而出现了信贷额度的紧张,而另外一家位于内陆二、三线城市的城商行、农信社等机构则存在信贷投放不足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下,一种被称为“双买+回购”的操作模式应运而生。具体程序是,大行向小行卖出手中的票据,后者同时再与大行进行一笔正回购操作,利用买断的票据从大行处融资,回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小行自有资金不足、可能无力购买上述票据的问题。此时,信贷规模已经从大行转移至小行。

      在进行上述现货操作的同时,两家机构再签署一笔远期合约,小行以约定的价格到期再将票据回卖给大行。如此两头买卖、中间回购的操作进行之后,就实现了信贷的两番转移,而通过将头笔买卖安排在月末进行、将远期买卖安排在下月的月初进行,大行就成功实现了在月末时间节点上压缩信贷额度的效果。

      当然,也有机构不进行后续的远期买卖,只进行前期的现货买卖和回购操作,这样也同样达到了将信贷转移的目的。

      市场有土壤

      对于小行来说,如此操作则将其闲余的信贷额度转化成了经济效益。因为它以较高利率买入票据,再以较低利率正回购融资,中间利差收入相当可观。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操作特别适合在票据转贴现利率高企、而回购利率较低的之时进行。

      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许多银行为消掉信贷规模而不得不高息卖票,另一方面市场又普遍反映资金面仍保持着适度宽松,这就决定了票据回购利率不会长时间在高位运行,从而为进行“双买+回购”的操作提供了适合生长的土壤。据中国票据网的统计,7月份票面买断的利率报价加权平均值为1.67%,正回购则只有1.23%,两者利差有45个基点之多。

      一位中部省份的农联社交易员表示,由于中西部省份机构的信贷额度较为宽松,因此找上门来想进行上述票据操作的大银行并不少,主要是一些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多是上半年放贷较快的机构,也多是前期接到央行定向央票发行警示的机构。

      他还表示,这类巧妙的操作方式“早就被市场开发出来了”,鼎盛时期是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并不需要特别担忧上述票据操作方式的大规模抬头。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银行要稳住信贷投放,主要会通过控制票据融资新增规模的方式来实现,“双买+回购”的操作即使有升温,也不太可能会回到过去那么厉害的程度。而且对于那些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来说,他们在接手票据的同时,也会考虑到自身资本充足率的限制,不可能无限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