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海外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金融圆桌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股民学校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研究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悄然崛起
    总理当学生
    手段
    第二批基金“一对多”接踵出炉
    今日视频·在线
    中国告诉世界:刺激经济政策不停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手段
    2009年09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成章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部热映的香港金融犯罪调查片《窃听风云》不仅成了股民的教材,甚至有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集体组织观看。好奇之下,随众观之。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负责监听股市内幕交易嫌疑人的警员在意外获得交易情报后,难抑贪念,越陷越深,终至招来杀身之祸。

      除了探讨人性贪欲之外,影片呈现的犯罪与犯罪调查完全置身于当今高科技背景之下,各种复杂的电子刑侦监听手段令人炫目惊叹。甚至只要你的手机不拿掉电池板,就能被作为“传声筒”实施监听,搞得咱们的电信部门马上出来辟谣,说目前用户使用手机技术上是安全的。

      如果说电视剧《潜伏》被另类解读为“职场厚黑学”,那么此片展现的高科技较量的确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不仅股民,股市中的各色人等,包括咱们的监管者,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股民惊呼:他们这么玩,我们怎么活!庄家感叹:还是光着身子到桑拿房裸聊的“传统方法”比较安全。监管者反思:在高智商和高科技犯罪日渐增多的现实面前,在反刑侦手段日益“高超”的复杂局面之下,我们能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

      各种金融、证券违法案件的侦破日益增多让人亦喜亦忧。喜的是更多“老鼠仓”被挖、“咸猪手”被斩,忧的是那些披露的违法和调查手段会不会让后来的“玩火者”消化吸收,重装上阵。加之咱们的金融犯罪调查部门一直颇具神秘色彩,公众对其能否及时、全面查处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等违法行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担忧。浏览当下各种论坛,股民和网民对这类股市“环境污染”的不满仍然不绝于耳。

      有人说,治市之根本在于制度,治愈人之贪念和恶欲的根本是制度约束和法纪、道德教育。笔者以为,除此之外必须有强有力的手段。“一夜发达,扬眉吐气!做,还是不做?”人类的贪欲是难以遏制的,尤其在股市这样的财富乐园。《窃听风云》也启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尽快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手段,加强金融犯罪调查部门建设,使之成为任何“伸手者”恐惧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