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专版
  • 6:财经中国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机构动向
  • A6:资金观潮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评弹
  • A9:数据说话
  • A10:市场纵横
  • A11:信息披露
  • A12:车产业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0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财经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财经中国
    借力创业板
    深圳加速金融中心建设
    万亿美元“绿色市场”顿开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或有松动
    部委信息
    区域经济
    中美能源合作
    有望从四大领域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美能源合作有望从四大领域突破
    2009年10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胡薇 ○编辑 阮奇
      ⊙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胡薇

      ○编辑 阮奇

      

      应对气候变化的话题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中美两国,既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两个最重要的国际经济政治体,历史的发展又一次将两个大国推到了同一个方向——发展清洁能源。

      社科院昨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则建议,中美两国可以在洁净煤、提高能效、智能电网、蓄电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优先进行合作。

      然而事实上,中美能源合作有望从四大领域率先突破。有专家表示,这四大领域可能为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碳捕获和储存和生物能源,因为这四大领域正是美国新能源企业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先头部队。

      对于中美双方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认为,中美双方未来至少可以在几个方面加强战略合作,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合作开发和应用洁净煤技术,三是合作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四是合作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安全。

      “中国现在还处在一个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阶段,现阶段还需要多发展核电、水电、天然气等产业来增加能源供应。”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称,但与此同时,我们当然应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这些产业将在远期(2030年-2050年间)起到重大作用。

      社科院绿皮书认为,如果发达国家提供充足的可量化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可以做出更大的减排贡献。目前先进的环境友善技术,包括能效技术和低碳技术等主要由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所掌握,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技术能力和研发投入,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往往都处于落后地位。及时有效地进行环境友善技术的开发与转让,有利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外,发展清洁能源对我国结构调整的意义也十分重大。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全年保八目标实现在望。专家认为,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度,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