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艺术+生活,引发陶瓷行业向创意产业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生活,引发陶瓷行业向创意产业转型
    2009年11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博览会现场 邱家和 摄
      周国桢 雪豹
      王修功作品
      周光真 大人物的话题
      莱文 皮箱
    2009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推动新时尚

      2009第一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已于11月6日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序幕。博览会以“china Unlimited,陶瓷无极限”为主题,集艺术与生活、文化与产业、传统与当代、欣赏购藏与体验互动为一体,在国际都市上海为中国陶瓷产业与艺术相结合、向创意产业转型、打造国际品牌作出了成功尝试。

      ⊙本报记者 邱家和

      “陶瓷无极限”:博览会展现全新模式

      在博览会展区内,国际馆、名家馆、新锐馆、艺术馆、生活馆与体验馆等6个主题馆将展出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品牌和名家艺术作品。中国地区更有五大美院、著名陶瓷工作室、华光等国内品牌生活陶瓷企业联手组成的强大阵容。正如展览主办方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千涛所表示的,这是一个集艺术与生活、文化与产业、传统与当代、欣赏购藏与体验互动为一体的陶瓷生活艺术的博览会。

      博览会呈现出全新的模式,葛千涛在展览现场向记者表示,他这样做就是要努力做到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而中国陶瓷要做到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关键是设计。所以博览会不仅把许多知名陶艺大师请来,还把许多知名的陶瓷品牌请来,更进一步请来了五大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师生的作品,引入学院的、实验的元素;也把汉光陶瓷等刚刚形成品牌的国内陶瓷企业引入。

      他表示,中国陶瓷这一古老悠久的文化,近几年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国家的陶瓷正以时尚多变的器形与设计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提出挑战。而中国陶瓷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地之间互相排斥、缺乏沟通交流与学习,产品定位不清晰,低端陶瓷产品充斥市场。而目前国内大型陶瓷博览会,还只停留在将陶瓷作为地方的工业产品推广,一些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缺乏独立的销售和展示终端,如品牌专卖、“城市”家具或艺术延伸品。但在日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已成为了创意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平台,承载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梦想。如何构建激活当下中国文化,有层次、递进式的传播中国元素将成为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的诉求。她将会让世人看到一个由制造变为创造的理念转型,将为陶瓷文化品牌的建立与传播提供最佳的舞台。

      他还透露,博览会在他心目中的范本是米兰国际家具博览会。不管是巴塞尔艺博会、威尼斯双年展等,他都觉得没法和米兰家具博览会比。他要仿照米兰打造上海的陶博会,让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家、艺术机构、艺术家、设计师能进行一场平等、自由的对话。他认为陶博会就像其主题“陶瓷无极限(china Unlimited)”一样,会前途无量。

      陶博会定位不错

      台湾陶艺后援会负责人洪兴文:

      当代陶艺已经引起市场关注

      台湾陶艺后援会,这次带来了台湾著名陶艺家的作品。洪兴文表示,陶艺后援会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台湾的艺术家推广出来。这次博览会上所推荐的台湾艺术家中,有一位王修功,就致力于研究高温新三彩,而传统的唐三彩则是低温烧造的,会因为年代久远而褪色、剥落。王修功的高温三彩经过了技术革新,作品会恒久常新。陶艺后援会还在800号设馆做推广,在那里举办以推广陶艺为主的展览。

      他认为,当代陶艺要创新,而不是一味仿古。目前,当代陶艺作品已经收到拍卖市场的关注。继中国嘉德率先推出当代陶艺的展出拍卖后,许多大型拍卖公司也在步中国嘉德的后尘,着手筹备当代陶艺的拍卖。

      他认为,这次的博览会在中国是第一个陶瓷博览会,很不错。博览会比较成功地将当代陶艺与传统陶瓷作了切割。此外,这次博览会虽然把日用陶瓷与陶艺放在一起,但分作许多馆,对展览进行了整体设计,效果不错。台湾也有一些大师如李茂宗来参展。

      他对博览会的模式还是有疑惑,因此对记者说,作品评选很重要,如纯艺术的就是纯艺术,窑厂(指瓷器生产商)可以参加,但不应把他们批量生产的工业品放进来。

      

      上海璟通艺术品公司总经理熊景兰:

      珍惜每一次机会

      熊景兰女士做当代陶艺做了20年,不仅是一位知名的陶艺家,也是陶艺界知名的策展人,参与过一系列重要的展览与作品的策划。她表示,这次博览会,和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不一样,比较国际化,主题选得比较好,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在这样的博览会上,参展商只是为了展示而不是为了销售。展厅里既有陶艺作品,也有实验作品,还包括日用陶瓷,气氛很好,很有希望。

      她还表示,当前的中国人的生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博览会开的正是时候。她说,最近与艺术家讨论,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应该是水墨与陶瓷。这是中国的“大宗文化”,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人有话语权。博览会的主办方已经悟到这一点。浙江美院的教授说,伟大的陶瓷艺术家已经有了。当代油画有了千万元级的天价作品,当代水墨也有了千万元级的天价作品,当代陶艺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天价作品?

      她还强调,当代陶艺与传统陶瓷不一样。如在她的展位上陈列的周国帧的作品《沙漠风景》,还有僵大伯、王大叔等作品,都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与国际时政的。她又表示,好的博览会要有好的作品,上海观众是识货的。现在的买家中就有一些三十几岁的年青人,在认真研究陶艺作品。因此她觉得博览会还是第一次做,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活与艺术结合的主题,要引入更专业的机构,要更国际化。她还强调,她对当代陶艺是出自内心的喜欢,所以20年来并不觉得困难,而是珍惜每一次机会。

      新买家会改变陶艺市场

      陶艺家、评论家、策展人周光真一席谈

      这位定居美国,长期为中美陶艺交流奔忙的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次为博览会他带来了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还应邀在博览会举办期间的3天里开讲座。

      他认为,这个博览会与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相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博览会。他去过很多陶瓷产地举办的博览会,那些博览会都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的资金。如景德镇的博览会由商务部背书,以经济贸易为主。而这边则艺术气氛强得多。各个产地的博览会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往往把当地生产的陶瓷的材料、美学观念变成博览会的主流的框架,限制了博览会的交流作用。而这里的博览会,特点是包容,定位也好,很少有纯粹传统的东西。

      他指出,博览会强调国际化、强调艺术与生活相结合,那是对的。第一次能办到这样,能够这样多元,丰富,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不过他又认为,把产区作为城市引进来,实际上是减分的,毕竟气氛不一样。这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展位的大小位置、展品的挑选,陈列等。不过他强调,这次博览会整体上来说大家都在尽心地做。

      他对当前当代陶艺在拍卖场上的火爆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那是把当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混起来谈了。不能把景德镇工艺大师的作品称作当代陶艺。当下的当代陶艺拍卖会中,只有少数陶艺作品是真正当代的。传统的做法是在瓷板或在瓷器上绘画,许多绘画的画师不懂瓷器,瓷器的造型与上面的绘画没有关系。当代陶艺则不一样,绘画与造型是一个整体的作品的一部分。

      他认为,目前介入市场的新藏家会改变这个现状,传统陶瓷就像中国的京剧或其他传统工艺一样,一定会走向死亡。那些东西对年青藏家没有号召力。传统陶瓷即使现在拍出天价也没用。年轻人不会再重复老一代,所以那些东西必然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