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对话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专栏
    外论一瞥
    首套房贷优惠政策不宜叫停
    国际大赛 南橘北枳
    奥巴马“屈尊”自任主持人
    面对资产价格泡沫化央行如何作为
    衰退窘境下,信心从何而来——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衰退窘境下,信心从何而来——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八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业安
      周业安

      身处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不禁会想,怎样才能让这个衰退尽早结束?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能告诉我们的是:等待!慢慢等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能够把我们带入和谐社会!可是,要等多久?从理论上说,只要市场充分竞争,价格机制能快速调节经济失衡。因此,经济衰退也就相当于一次普通的感冒,医生会告诉你,吃药一个星期痊愈;不吃药,七天也能痊愈。既然吃不吃药都一样,那就让身体机能自动恢复吧,这样还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不幸的是,人体和经济体是那么的类似,假如不吃药,有些人或有些经济体怕就难以存活。因为不吃药能自我恢复,是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的,比如,没有并发症。可惜,感冒来到时,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比如气管炎、肺炎、甚至更严重的疾病。经济衰退导致的并发症可能更严重。

      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增加失业率。假如某个人,比如张三,失业了,如果价格机制能在很短时间,比如一两年,就能让经济复苏,从而使得张三重新获得工作,那么这种衰退的确无需多虑。然而,问题远比这复杂。要是遇到1929年那种大危机,经济就可能在低谷运行十来年,如果张三两三年都找不到事做,麻烦就来了。首先,张三的心理会变得焦躁、抑郁、缺乏自信,时间一长,就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致使其人力资本下降。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三原有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仅无法增值,反而会因知识老化而贬值。最后,张三因为没有收入,相应也就出现了消费困难。很显然,这个社会中类似张三的人还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经济体将堆积了众多类似张三那样的人。这就是经济衰退的副作用。

      类似张三这样的群体对经济有多大影响?一方面,由于其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因而无法给经济增长提供有效帮助,同时疾病和低收入会导致这些人对社会的怨恨,增加社会成本,结果反而阻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这个群体缺乏收入来源,也就无法提供足够的消费需求,这又进一步减缓经济复苏的脚步。最终经济衰退和张三等人产生了相互拆台的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复苏更为缓慢。看不见的手灵验了吗?没有。新古典经济学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让张三等人进入达尔文环境:因为他们不能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应该被淘汰!这是多么残酷的结论!如果一个经济体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衰退,那与动物社会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这显然完全违背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和信念。凯恩斯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加快复苏,使得张三等人也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相比较而言,凯恩斯显然要更具社会关怀。

      现在看起来,凯恩斯的想法也不复杂。经济衰退下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其实就是需求匮乏。此时如果政府出面来向经济体注入需求,比如实施公共工程,那就能让许多企业开工,工人就有收入,于是就会消费,而消费增加会进一步刺激企业生产,如此良性循环,经济不就能更快走出低谷了吗?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经济能较快复苏,张三等人的人力资本就不会过多贬值,以后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张三等人收入就有了保障,社会冲突就会下降,社会成本就不会因为衰退而上升。这对于经济复苏就极为有利。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刺激经济的政策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只有同时治疗经济衰退以及相伴随的社会心理,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复苏。新古典经济学家只看到经济层面,而没有看到心理层面,这样的片面看法注定会犯下大错。

      当然,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已充分认识到,在经济衰退时,政府扩展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信心,这个信心当然就是心理层面的东西。经济增长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还能够提升道德水平,这正是一个叫本杰明·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信心影响宏观经济。这个结论,目前已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认可。如同医生在救助病人时,需要给予心理安慰一样。有些药其实就是治愈心理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