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专版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11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A股天量跳水探缘 机构中线依然乐观
    明年财政政策前瞻
    B股新开户数回到上轮牛市水平
    调整无碍前行 重在节奏把握
    每日关注
    今日视频·在线
    股指将快速反弹收复失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年财政政策前瞻
    2009年1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贾 康
      贾 康

      ⊙贾 康 ○主持 于勇

      

      据一般估计,世界金融危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波动与回升中,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将有利于2010年我国贸易出口的恢复。从运行态势看,得力于我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国内经济已呈现“双升一稳”(投资大幅上升、工业强劲反弹回升、消费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在信心恢复,政策稳定的条件下,估计2010年,这一基本态势将会延续。

      今后一段时期,在继续实施反周期、抵御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和增强政策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应在框架不变、“相机抉择”的同时,大力促进结构优化。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应研究准备预案,以利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目前看来,在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上,还应保持扩张形态必要的连续性,并注意适当的优化微调。在与货币政策配合而继续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的同时,财政预算分配需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既维系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稳妥处理好公共风险防范。

      前期为“保增长”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及时有效,但外需仍显疲弱,总需求仍然不足,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财政政策实施中,把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在总量扩张的同时,需要精心把握结构优化调整的导向。二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包括加大支持家电、机动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其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三是合理运用出口退税、关税、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稳定和扩大出口并改善出口结构。

      要使经济顺利、稳定地走上回升之路,只有政府扩大公共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出台多种措施力求“四两拨千斤”地扩大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一是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充分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对社会资本投资给予国民待遇,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允许社会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多个行业。二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做好所得税征收按优惠方案处理的贯彻落实。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轻纺等行业的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也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三是支持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财税政策的支持重点应转向支持企业研发(R&D)投资,加大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达到既刺激企业投资又加快结构调整的目的;加大对新能源、节能汽车、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努力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性导向的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应前瞻性地研究若干预案,包括下一步若干假设情境下财政政策的思路、着力点及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的组合等。并应总结经验,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的协调配合。

      下一阶段的财税体制深化改革,一是要把体制创新的重点放在省以下,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及“乡财县管”等基层综合配套改革;二是要注重与改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三是应不失时机地推出资源税负向上调整的税制改革举措,并积极研究准备推出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物业税(房地产税),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

      (作者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