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产经新闻
    文化部:鼓励具备条件
    动漫企业上市融资
    部分新建扩建
    纯碱项目将不再审批 工信部就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
    上海大宗物业投资回暖
    国内钢价连涨6周
    我国电子认证有效证书量超过920万张
    全国住宿和餐饮企业
    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
    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明年将延续
    受惠车型有望扩大
    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将获财政补贴
    暴炒过后BDI回落五天下跌近12%
    工信部:尽快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
    首部林权登记地方性法规诞生
    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
    进入实施阶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大宗物业投资回暖
    2009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和裕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李和裕 ○编辑 衡道庆

      

      上海大宗物业投资市场逐步回暖。来自国际物业顾问机构戴德梁行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每笔交易金额大于1000万美元的大宗物业的成交总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80亿元。国内投资者的异军突起和外资“借道”人民币房地产基金成为两大特点。

      与去年类似,今年上海的物业投资市场也呈现出上半年和下半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只不过去年的成交集中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到来的上半年,而今年正相反,下半年才开始有大宗物业成交。戴德梁行投资部中国区联席主管叶建成介绍,今年的物业投资市场变成了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内地共有32笔大宗物业交易,涉及资金超过33.6亿美元。从购买方的情况看,国内资金的比率远多于国外资金,无论数量还是金额占比均高达84%。而上海物业投资市场也是如此,‘东风’盖过‘西风’。”

      叶建成认为,今年国内投资者资金相对充裕,对土地或物业有较大的需求,与此同时,不少此前收购有上海物业的外资出于锁定投资利润、调整资产组合、转向新投资机会等考虑,正准备出货,所以双方可谓一拍即合,促成了下半年的成交活跃。

      “一方面,国内投资者融资渠道更多、更方便,今年国内银行的贷款支持也较大,而外资进入中国还不太容易,部分资金还要从海外银行贷款融资,但金融海啸后海外银行贷款较难;另一方面,海外投资者获利后资金要打回海外,需要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而国内投资者则不需要,所以国内投资者在获利空间上也具优势,由此谈判成功的几率更大。此外,与外资对于物业有固定的投资周期和回报要求不同,因为国内投资者很多是自有资金收购,不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退出时间表,会更可能长期持有。”叶建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