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路演回放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市场
  • 9:公司
  • 10:市场趋势
  • 11:专版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股民学校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2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周股指大涨 近八成基金反手减仓
    市场风格转换为布
    局蓝筹提供时间窗
    首只重点投资澳洲市场QDII基金获批
    迪拜危机影响有限 QDII基金绝地反击
    与巴菲特理念相合的
    基本面指数创始人
    第二批QDII出海投资号角吹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与巴菲特理念相合的基本面指数创始人
    2009年12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嘉实基本面50指数基金 拟任基金经理 杨阳
      ■嘉实视点

      ⊙嘉实基本面50指数基金

      拟任基金经理 杨阳

      

      每个投资者在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都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甚至想超越巴菲特,特别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很多股民都认为投资是非常容易的。我们看见很多诸如“巴菲特已经过时”的言论。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后,更多投资者开始认识到投资应该理性,应该回归公司的根本价值也就是其盈利能力,而同时认识到巴菲特的神话无法复制。

      2006年,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评出了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30人,包括全球所有投资者的偶像“股神”巴菲特,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中国广大投资者所熟知的金融界重量级人物,其中还包括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的创始者罗伯特·阿诺德(Robert Arnott)。

      巴菲特的名言是“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重要”,也就是说以公司的财务指标衡量公司价值进行投资,而不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时巴菲特认为非专业投资者应该投资于简单的指数基金。他有个原则就是从不推荐股票和基金,唯独例外的就是指数基金。

      从1993年到2008年,巴菲特先后八次推荐了指数基金,如1996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指出:“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的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2004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再次强调:“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轻松分享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投资业绩大多平平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指数基金以低廉的费用、整体市场参与、纪律化的投资过程,长期业绩战胜主动管理基金,所以自上世纪70年代推出后发展迅猛。

      但是,如何把指数基金的优势和巴菲特式的投资理念相结合一直是困扰金融理论和投资界的难题。

      很多研究诸如等权指数、红利权重指数都是为了在保留指数基金的优势的同时,降低股票价格偏离价值给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都存在种种缺点:如等权指数因为权重相同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成本和流动性风险;红利权重指数因为过于注重红利而忽略了增长性,使得收益不尽如人意。

      2002年,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之后,美国金融学术界和投资界开始反思如何克服传统市值加权指数的局限。

      美国学者罗伯特·阿诺德在经过潜心的研究后于2005年4月在美国金融分析期刊(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发表了《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一文,率先提出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抛弃由股票价格定义的公司市值,以公司的账面值、营业额、现金流和分红等最能反映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司的基本面价值并构造指数进行投资,从而有效地降低股票价格偏离公司价值对投资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论文一经发表就受到金融理论界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巨大争论。支持者认为基本面指数是指数化投资和主动管理的完美结合,而其反对者认为基本面指数投资不是真正的指数投资不应叫做指数。

      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基本面指数策略基于噪音市场假说和长期股票价格回归价值的现象,理念清晰,理论基础雄厚,是金融投资的重大创新。

      几十年来,自从马克维茨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以后,无论是金融理论界和投资界都认为市值加权指数是市场的代表,而忽略了股票价格偏离价值为市值加权指数带来的负面影响,马克维茨也因此理论被誉为现代金融理论之父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马克维茨的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下无懈可击,引领了现代金融的发展,然而真实的市场是充满噪音的,短期内股票价格会受各种因素如宏观预期、资金流向、市场情绪等的影响而偏离价值。在噪音市场环境下,马克维茨理论有其局限性。

      罗伯特·阿诺德提出的基本面指数投资理论认为,以公司基本面指标计算权重在噪音市场环境下要优于以股票价格决定市值权重,更加适合真实的市场情形。随后,马克维茨本人也认同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在真实噪音市场的有效性,并成为罗伯特·阿诺德创建的基本面指数策略投资公司美国锐联公司首席顾问,为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背书。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的神话无法复制,而罗伯特·阿诺德提出的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将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投资理念以指数化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被投资者以投资基本面指数基金的形式轻易采用,所以基本面指数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指数产品,并获得众多奖项。罗伯特·阿诺德也因此重大创新被誉为与巴菲特齐名的在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30人之一。

      现在,嘉实公司在经过认真研究和探索之后,和美国锐联公司联手把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引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推动中国指数化投资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