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报道·宏观
  • 4:年终报道·宏观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价值报告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3:专 版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九条新指数明年首个交易日发布
    银团贷款二级市场
    将择机建立
    基金业绩变脸快稳定性受怀疑
    市场动态
    横跨20万元分水岭 C5将引发“鲶鱼效应”
    评价发行改革应过程结果并重
    适应多层次市场需要主动性投资策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适应多层次市场需要主动性投资策略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张亦文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张亦文

      

      要点:

      1、在过去单一层次市场体系下,投资者在依据自身特点选择投资对象时,多少是有点被动的,而且也受到了较多的有形、无形的制约。

      2、今年由于行情基本处于整体上升阶段,而且在大部分时间多数股票的表现都还可以,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操作上采取被动投资的方法也很有效。

      3、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投资者也就有了更大的操作主动性。

      4、从最近一段的行情演绎来看,随着多层次市场格局的成型,简单的被动操作显然是无法适应的,只有认真研究“股价分置”的实际,主动出击,才能有效把握多层次市场的投资机会。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说已见雏形。由此,原有的市场格局开始分化,这对投资者来说也就是面临了新的课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时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平均市盈率差距已经被拉得很大了,有人戏说这叫“股价分置”。而在这背后,则是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市场,从估值标准一直到投资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包括认识及操作上的不同取向。显然,不管这种“股价分置”是否合理,但它客观上已经成为当前股市的一个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的行为。反过来说,人们要把握投资机会的话,也就不得不面对“股价分置”的现实。

      必须承认的是,沪深股市历史上就一直存在个股间股价不平衡的问题,而且一直是大盘股股价低,中小盘股股价高。有人从理论上对此加以阐述,认为这反映了在市场尚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由于投资理念的缺失而导致“大盘股折价、小盘股溢价”这种畸形现象的普遍化。也因为一直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在市场实践中,人们更多地会讲平均市盈率的概念,同时每当中小盘股票走出一段行情后,就会想到“市场风格轮换”这件事。这实际上也就是认为股票价格应该是根据市盈率来定价的,而大盘走势,就应该反映在平均市盈率的波动上。至于个股间的市盈率差异,就通过板块轮动来予以调整与平衡。应该说,这样的思维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也确实长期而深刻地影响广大投资者。

      然而,这样的格局只是适应于单一层次资本市场,当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起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际上是把不同特征的投资对象根据一定的规则分别置于不同的市场,以此来吸引有着不同投资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群体。其作用之一,就是依据某种相对细分的规则,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不同投资对象,从而避免在了在单一层次市场中,因为不同投资者以及不同投资对象聚集在一起而发生观念乃至操作行为上的冲突。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实践来看,在那里之所以很少会出现投资理念上的反复争议,更没有什么“市场风格轮换”这种事情发生,个股的定价具有更大的个性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它们存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关的。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通常都会设有偏重于价值投资的主板,同时也设有更强调企业成长性的创业板,有的还设有具有高投机性的店头交易体系。正是这种格局的设置,即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的需要,也适应了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在多方位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基础。

      其实,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是根据这样的思路在发展的,过去将不同类型的股票都集中在主板上的做法,早已经被摒弃,而沪深两大交易所在选择上市公司上的不同取向,实际上也可以视为是在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进行探索。这几年,随着中小板的日渐成熟,再加上创业板的推出,应该说虽然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格局而言,未必是很完整的,但毕竟是基本成型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资金力量自然会分流,也就是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不同层次的市场来作为投资的重点。而在不同层次市场中,因为有着并不一样的估值标准,同时在投资目的乃至手段也不同,因此就必然导致股价存在差异。实际上,现在沪深股市中创业板、中小板、主板间,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创业板行情会超出预期地活跃,中小板中的不少股票走势会异常地坚挺,还有主板市场上一些典型的权重股有为什么行情会持续疲弱。也许,人们所戏说的“股价分置”问题,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如果说,在过去单一层次市场体系下,投资者在依据自身特点选择投资对象时,多少是有点被动的,而且也受到了较多的有形、无形的制约。那么,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投资者也就有了更大的操作主动性。而依据自身特点,在十分现实的“股价分置”局面中把握与挖掘机会,也就成为大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年,由于行情基本处于整体上升阶段,而且在大部分时间多数股票的表现都还可以,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操作上采取被动投资的方法也很有效,这样既可以减少频繁选股的麻烦,同时也能够稳稳地获取与大盘同步的平均收益。但是,从最近一段的行情演绎来看,随着多层次市场格局的成型,创业板、中小板与主板之间的分化与隔离现象不断显现,简单的被动操作显然对此是无法适应的,只有认真研究“股价分置”的实际,积极把握多层次市场的特征,从中寻找到符合自己投资偏好的切入点,才能够获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对于“股价分置”人们还会有很多争议,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也会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但是尽快地形成积极投资的思维,恐怕是每个投资者在迈向新的一年时都无法回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