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年终报道·公司
  • 5:年终报道·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圆桌
  • 12:广告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专版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机构预期现分歧鸿沟
    基金拍案惊奇
    2010的考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预期现分歧鸿沟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A股市场在上周二惊鸿一跌后,周末却出人意料地企稳,这种既可以看作下跌后短期反弹,也可以看作盘底整固后等待上扬的行情特征,使得机构之间的分歧愈来愈明显。仅仅几天时间,公募、私募和卖方机构之间的判断似乎已经完全不一致了。

      本报记者 周宏

      卖方:宏观判断空前乐观

      卖方依旧保持着强烈的乐观情绪。这是我们在上周旁听了一个策略论坛后得到的最大感想。而这一切主要是来自他们对宏观经济的乐观。

      根据我们的统计,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八家卖方机构对明年的经济预测是,GDP增长9.5%~10%,CPI(通胀)则非常有效的控制在2.5%以内,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速,而出口的恢复性增长在9%以上。

      这样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预期自然让很多卖方得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趋势确定、货币政策压力不大”的结论,有效地支持了他们对市场的预期。

      由此,大部分的卖方机构的市场预期高点依然维持在4000点至4500点一线,而且都认为明年上半年的业绩没有问题。

      公募:乐观正在转向

      与此同时,此前大部分和卖方机构保持一致投资观点的公募基金,正在经历有些明显的观点波动。从乐观转向短期的不乐观预期。

      比如,申万巴黎在上周就发布了一个周中的判断,认为地产紧缩政策超预期,短期走势不明朗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造成近期调整的主要原因有:房地产调控政策、扩容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外围市场美元持续走强等因素,其中尤其是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推出,包括取消二手房优惠,国务院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五部委联合表示房地产企业拿地首付不得低于50%,短期内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趋紧信号非常明显,导致市场对地产股预期发生改变。

      另外,12月以来市场扩容节奏明显加快,权重股、创业板、中小板新股的密集发行以及央行连续十周净回笼资金,给短期股市的资金面造成较大考验。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也导致了中小盘和大盘股之间转而不换的格局,权重股上涨缺乏持续性。

      

      私募:继续维持明显谨慎观点

      与此同时,一些有经验的私募机构则明显维持相对空头的观点,当然,其中相当部分原因是这些机构本来就有比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

      总体上看,私募机构对于行情的把握有两个明显的担心。

      一方面是市场估值,一些机构认为经过2009年的大幅度反弹以后,现在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回到市场中值,大概在09年是26倍,PB大概是3.5倍的样子,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一些中小行业的公司,他们的估值水平应该是非常高的,而主流行业和主流公司的估值水平应该说也不高,所以判断整个市场可能只有结构性的机会。

      另一个担心则是来自宏观经济,尤其是政策转向的潜在可能。包括全球货币政策退出的影响,乃至市场整体的预期变化,都是大家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