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年终报道·公司
  • 5:年终报道·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圆桌
  • 12:广告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专版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2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4版:理财·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4版:理财·热点
    银信产品遇禁令 未来方向成谜
    美元指数“跳舞” 金价走势现分歧
    两类人提前还房贷 专家提示“慢慢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信产品遇禁令 未来方向成谜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近日,银监会的一纸“禁令”将银行通过信贷类产品转让存量资产的“挪腾术”终止。至此,近两年颇受市场欢迎的信贷类产品被砍掉一半羽翼,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自我调控空间也被封堵。

      “封杀令”尘埃落定

      本月早先时候,市场传出监管部门将下重手封杀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消息,而在短短几日之内该消息就被银监会的一纸通知证实。

      上周,记者拿到的一份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第五条正式要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2008年二季度始,信贷类产品就一跃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各商业银行共计发行信贷资产类产品1942款。而今年该类产品更是以骄人的发行量继续保持着发行量的首位,今年前11个月,信贷类产品的发行总数已经超过2459款。

      江山代有“财”人出。信贷类产品之所以能一举取代2007年红极一时的“打新股”产品,源自其存量打包资产转移为银行内部腾出的巨大信贷空间。

      信贷类产品主要指两类:其一为银行将存量优质资产打包后转让给信托公司,而后通过银行渠道向投资者发售;而另一类则是通过理财产品向企业新发贷款。“前者意味着资产业务向中间业务的转变,这样可以腾出贷款额度,获得了一批新的优质客户,同时既解决了部分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又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交通银行的一位产品经理透露。而通知中,银监会正是明文将此类存量资产打包的产品封杀了。

      天量的发行不仅暗合了银行信贷挪移的需求,更是满足了众多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从统计数据的测算来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要高于同期限产品1%-2%。”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表示。而经历了2008年的多次降息后,1年期银行定存基准利率已经降至2.25%,而多数银行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率却可以高达4%甚至更高。

      在市场的需求下,大行其道的信贷类产品也难怪成为监管部门信贷调控手段中的一道缝隙。

      信贷类产品或有变通

      统计数据显示,11月2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423款人民币信贷类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112.56%,而其中公布规模的309款产品的共募集资金就超过43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几家银行依然是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其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单月发行数分别过百。

      “由于通知中明确禁止银行投资于本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故目前来分析只是原先的存量资产打包那部分被叫停。”光大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徐春孝表示。也就是说,向企业新发贷款的那部分需求仍可通过信贷类产品的方式面世。

      “而由于银行发行产品需要提前十天向监管部门报备,故之前经过批准的产品仍将在今年年底至明年1月先后问世,投资者仍有机会在网点购买。”他表示。“另外,正在发行和已经运行的产品收益率不会受到影响,除非央行基准利率发生变化。”

      业内人士透露,信贷资产规模转移最普遍的两种方式,是通过信托平台发售理财产品,或是通过买断、回购在同业间转移资产。“9、10两个月以来,基本上产品都是存量资产的打包转让,新发贷款暂时被搁置。而大部分是发售给个人,少部分则是同业之间的转让。”招行南京分行一位产品经理透露。而那时正是基于年底银行内部信贷结构调整的需要。

      “不难排除,在经过年底信贷规模被例行检查后,加之信贷类产品的一只羽翼被折断,新发贷款类的信贷类产品将迅速扩容。”上述交通银行产品经理表示。

      而对于明年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率,有专家预计:“如果信贷政策明松暗紧,则企业借道理财产品或信托产品募集资金的需求增加,该类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很有可能水涨船高。”

      “监管部门早就认识到信贷类产品对于信贷监管的阻碍,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新发贷款类的信贷类产品也将被明确封死的可能性。到时候,这类产品或将全线退出理财市场。”徐春孝预计。

      另外,信贷类产品稳健和较高的收益率一直被众多中高端客户视为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由于私人银行服务门槛高达几百万,故可以直接从信托公司拿项目,银行普通理财产品渠道被封后不会对高端客户的这类需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