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焦点
  • A5:基金·焦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研究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基金·焦点
    QDII基金四季度提升仓位 一致押注金融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QDII基金四季度提升仓位 一致押注金融股
    2010年0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旭
      漫画 高晓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套用在刚刚披露完2009年四季报的QDII基金身上,颇有些“恰如其分”。海外市场企稳回升,在持续向好的经营业绩之下,QDII基金却迎来了自三季度以来的又一次赎回潮。而对于2010年海外市场的投资前景,QDII基金经理在降低整体收益预期、重点关注通胀预期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退出风险的前提下,大多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

      ⊙本报记者 孙旭

      仓位:

      高一点,再高一点

      三季度QDII基金的高仓位使其在经历了出海初期的窘境之后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进入四季度,高仓位的投资策略不仅得到延续,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9只QDII基金四季度平均权益投资比例为75.13%,在原有三季度平均权益投资比例72.58%的基础之上又提高了2.55个百分点。

      从单只基金来看,仓位最低的是南方全球基金,季报显示其四季度权益投资比例为33.49%。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在9只QDII中仓位最低,但其在四季度的仓位提高幅度却是最高的。数据显示,该基金仓位从三季度末的22.85%上升至四季度末的33.49%,提高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仓位最高的是嘉实海外中国基金,四季度末其权益投资比例为92.50%,紧随其后的是交银环球基金和华宝海外基金,其四季度末的权益投资比例分别为92.36%和90.88%,这也是QDII基金中仅有的3只仓位超过九成的基金。因其原有的仓位就比较高,三只基金四季度仓位增幅并不大。

      在9只QDII基金中,华夏全球成为唯一一只在四季度减仓的基金。四季报显示,该基金四季度末权益投资比例为75.23%,较三季度末80.18%的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

      重仓:“清一色”押注金融

      从行业配置上看,四季度9只QDII清一色看好金融板块,纷纷押注银行保险股。

      统计各家QDII基金四季报发现,最受基金宠爱的当属中国人寿,9只基金中有5只将其列为前三大重仓股之一,紧随其后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有四只基金相中其成为前三大重仓股之一。

      分别来看,选择中国人寿的分别是南方全球基金、银华全球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工银全球基金和海富通海外基金,五家合计持股5264.4万股,总市值约17.776亿元;选择中国工商银行的分别是华夏全球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华宝海外基金和交银环球基金,四家合计持股3.903亿股,总市值约22.134亿元;选择中国建设银行的分别是银华全球基金、上投亚太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和工银全球基金,四家合计持股3.593亿股,总市值约21.1亿元。

      而在地区配置方面,QDII基金延续了以往的以港股和美股为主重点配置的风格,两地相加的地区配置集中度为67.86%,与三季度66.13%的两地配置集中度还有提高。

      稍有不同的是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QDII基金纷纷将港股的配置集中度提高,相应减少了在美股的投资幅度。记者统计,四季度QDII基金在香港的平均投资比例为56.21%,高于三季度53.77%的水平;而在美国的平均投资比例为11.65%,较三季度12.36%的比例略有下降。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前景在金融海啸暴发以后日见依赖内地。预期2010年中国内地GDP增长将再冠于全球,上市企业更多元化,加上投资人普遍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可预见,环球资金在今年第一季度将继续流向与中国内地相关联而又可自由进出的香港市场,并推高其资产价格。

      业绩:成功保“8”

      总体上看,QDII基金在2009年四季度虽取得较好的业绩,但平均净值增长率略低于三季度,QDII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成功实现保“8”。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四季度9只QDII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72%,但是其平均净值增长率仍然低于三季度10.48%。

      在9只QDII基金中,净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华宝海外基金,四季报显示其年底基金单位净值为1.134元,净值增长率为11.72%。除了净值增长速度最快之外,华宝海外也是四季度净值增长率提高幅度最大的QDII基金,四季报显示,其从三季度的6.84%提高到四季度的11.72%,在其他一些基金增幅较三季度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格外显眼。

      除此之外,还有两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分别是海富通海外基金和交银环球基金,其四季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24%和10.56%;而增速最慢的上投亚太基金四季度净值增长率则为4.66%。

      申赎:

      业绩成赎回反向指标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QDII基金无可奈何地迎来了自三季度以来的又一次赎回潮,9只基金集体遭遇净赎回,无一幸免。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四季度QDII基金共遭遇净赎回37亿份,平均赎回比例高达8.26%。

      与三季度的赎回情况相似,四季度QDII基金的业绩成为基民选择赎回比例的反向指标。统计显示,遭到最大比例赎回的三只基金分别是交银环球基金、华宝海外基金和海富通海外基金,其赎回比例分别为17.97%、17.82%和16.41%,而这三只基金恰是四季度表现最为出色的基金,净值增长率都在10%以上;而表现差强人意的上投亚太基金和银华全球基金其四季度的赎回比例则只有3.42%和3.55%,四季度净值增长率6.93%的南方全球基金的赎回比例为3.07%,在9只QDII基金中已经算是最“安稳”的一只。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三季度QDII基金遭遇到的净赎回是受基民从之前的泥潭中解套后立即落袋为安的心理驱使,那么这次的净赎回或许更多体现的是基民对于QDII海外投资前景的谨慎态度。

      该人士表示,从数据上看,QDII的仓位在提高,但是收益却是在下降,说明海外市场的这轮提升给QDII基金带来的效益边际在逐渐减少。随着国际市场通胀预期日渐临近,由此引发的量化宽松和刺激政策的退出风险也在逐渐提升,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的不明朗和欧洲次级债等诸多经济问题的悬而未决也进一步加大了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种震荡和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信心没有得到有效提振,于是在所持QDII解套甚至部分盈利的情况下纷纷选择获利了结、持币观望或者转战国内市场,于是绩优QDII基金不可避免再次沦为净赎回的对象。

      展望:

      乐观中带谨慎

      对于2010年的投资行情,QDII基金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综合来看,基金在降低整体收益预期、重点关注通胀预期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退出风险的前提下,大多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

      嘉实海外基金认为,中国流动性相对回收不可避免,但仍然保持充裕;在政府投资放缓的背景下,非政府投资将在利润率增强的推动下加速;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并推动进出口增长;企业盈利继续改善。2009年单边向上行情在2010年难以重现,但维持对市场谨慎乐观的态度。

      海富通海外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各国实体经济将继续复苏。虽然市场预期全球央行会有收紧货币政策的风险,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较弱,维持目前的宽松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固复苏是全球各国政府当下的最优选择,所以全球流动性充裕的状态将持续。

      当然,对于潜在的通胀上升和刺激政策退出风险,各家基金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警惕。

      南方全球基金表示,市场的主要风险一方面来自于美国等成熟经济体的最终消费需求是否会在政府刺激措施过期后重新疲软;另一方面来自于央行对通胀预期失控,价格上升过快而开始抑制经济的增长。

      银华全球基金也认为,下一阶段国际市场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复苏速度太快引致通胀提早来临,迫使央行过早退市;二是个别新兴经济体出现主权债务违约,暴发区域性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两个情景都会激发美元反弹,连锁反应下大量套息交易平仓会令市场影响放大,引致资产价格再一次受压而脱离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