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焦点
  • A5:基金·焦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研究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2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4版:理财·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4版:理财·热点
    百万门槛产品扩容 机构抢夺“富豪资源”
    震荡金市 后续表现仍需看美元“脸色”
    加息预期再度催热现金管理产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万门槛产品扩容 机构抢夺“富豪资源”
    2010年0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14

      百万门槛产品扩容

      机构抢夺“富豪资源”

      ⊙本报记者 涂艳

      

      随着百万级资产的“富豪”客户的日益吃香,各机构正卖力推陈出新抢夺客户资源。

      继基金一对多先向阳光私募展开挑战以来,券商“小集合”产品也悄悄迈开了发行的脚步。在第一批招商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和中金公司等几家券商“小集合”产品率先亮相之后,市场预计类似产品将在2010年蜂拥入市。

      机构争食“富豪战场”

      近日,凭借着简易快速的审批程序,第一批券商“小集合”产品问世。这种被监管层定义为门槛100万元以上、单个产品份额10亿元以下、参与人数200人以内的、带有私募性质的券商产品开始正式加入了百万富翁理财市场的争夺战中。

      据了解,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的两只产品均以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方向为主,适合希望获得一定证券投资收益且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招商证券的产品则以债券等稳健类投资品为主;中金公司的“中金一号”则是以现金和固定收益类等流动性较好的品种为主要配置方向。

      和公募基金类似,券商“小集合”产品也因投资方向的差异化而各具特色。但是更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集合”的推出实则是券商对基金一对多业务展开的应对之举。

      无独有偶,“小集合”产品和较早“出生”的基金“一对多”及阳光私募有着非常明显的同质化倾向。所谓“一对多”,是指客户把钱汇总在一个账户交给基金公司专业团队打理。根据证监会规定,单个“一对多”账户人数上限为200人,每个客户准入门槛不得低于100万元。

      无独有偶,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一般也在100万元之上,而投资方向也主要偏重于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对投资人而言,一对多专户的推出,丰富了证券类投资基金的产品线,让投资人在目前以信托方式发行的阳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之外,有了一个新产品可选择;而小集合的推行也让券商在这场机构的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出口。”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一位黄姓研究员表示。至此,在百万级资产客户的争夺过程中,证券类投资的品种也日渐丰富。

      赚得真金白银才是王道

      对于新近加入百万级门槛的“小集合”产品,市场和投资者兴趣颇浓。相较于之前10万元甚至5万元门槛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小集合产品有着盘子小、份额少和门槛较高的特点。

      而和当初基金“一对多”产品类似,券商“小集合”产品也备受投资者的追捧。其中“中金一号”在1月4日-1月8日的五个工作日内便募集了高达5.26亿元的金额,迅速完成推广计划。

      但是,热闹的认购场面是否会给投资者带来惊喜的表现呢?之前有媒体报道,从私募手中抢夺而来的一对多客户因为对基金收益表现不满,已经出现了“吃回头草”的现象。

      “一对多面世伊始,公募基金公司响亮的名头、投资者的新鲜感、产品份额的稀缺、私募基金的断档,种种因素导致其销售异常火爆,而后来却出现了因募集不满5000万元而告吹的案例,可见投资者也逐渐在成熟。”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

      对于高净值资产客户来说,追求绝对收益是主流需求。而私募基金、“一对多”和“小集合”产品正是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都要提取业绩报酬。

      而对投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要探讨这三类高端理财产品在机制上哪一个更好,而是选择一个架构清楚、投研团队实力强大以及过往业绩优秀的管理人,并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持续跟踪关注他们的业绩表现和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

      有券商分析师预计,目前市场上对小集合产品抱着尝鲜意味的投资者较多,但随着2010年小集合产品逐批快速的审批,未来该类产品的扩容将异常迅速。故而投资者目前也可以静观其变,不盲从任何一家机构,能在市场上赚得真金白银才是王道。

      三类私募性质产品对比

    比较内容     阳光私募                                                                                             “一对多”专户                                                                                             券商小集合

    投资范围     投资于交易所和银行间证券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也可能包括权证。目前绝大多数为非结构性产品。    投资于交易所和银行间的证券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也可能包括权证。也可发行结构性产品、QDII等。    国内依法发行的上市公司股票、新股申购、封闭式基金、ETF、权证、各类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为债券)、现金等

    人数限制     50人,机构不限                                                                                     200人                                                                                                    200人

    参与门槛     100万                                                                                             100万                                                                                                    100万

    流动性        一般每月开放申赎,部分每周开放                                                                        最多一年开放一次申赎                                                                                        封闭期一般为3个月-6个月,一般每月开放可申购

    成立要求     一般是3000万                                                                                     5000万才可成立                                                                                         上限10亿元

    实际管理人    私募管理公司                                                                                         公募基金公司中的专户投研团队                                                                                券商的专户理财团队

    监管机构     银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

      涂艳 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