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10 1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索罗斯重临香港的背后意图
    一年央票的目标
    在哪里?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之十大影响
    行业报告精选
    个股超市
    先淡忘 再热炒
    最新评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索罗斯重临香港的背后意图
    2010年0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总 胡宇  ○编辑 李导
      ●对于资产泡沫化的担忧,使A股和港股的调整压力在加大,而香港股市作为连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最密切的纽带,正逐步成为全球对冲基金心仪的对象

      ●当前中国内地资产价格并未低估,尽管A股没有提前港股下跌,反而缓步上升。不过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步出台,房地产的风险已开始释放,只不过调控力度略显不足

      ●近期央行加大了货币紧缩政策力度,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我国再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正在下降。不过,对于资产泡沫的治理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总 胡宇  ○编辑 李导

      

      日前,有消息称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进驻香港。因而有人顺势推测,索罗斯因看好中国内地的市场机会,因此开始派员并加大在香港乃至中国内地的投资。如果从一般投资角度而言,上述推测逻辑或许是有道理的,但考虑到索罗斯一贯的投资风格,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谨慎思考索罗斯重临香港的背后意图。

      

      投机还是投资?

      索罗斯并非巴菲特

      我们知道,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者往往将重心放在选股上,主要发掘价值低估的公司;而投机者将重心放在选时上,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或沽空。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者,注重在市场走熊时,购买价值低估股票,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属于巴菲特购买的对象。然而,熟练掌握人性与市场弱点的索罗斯,既可能表现为价值投资者,但更多表现为投机者,因而在其投资方式和表现手段上,往往体现为,当资产价格或市场高估时,通过杠杆方式加大沽空力度,而在市场低估时,索罗斯并不追求过多的杠杆交易并大量买入。

      

      泡沫化日趋明显

      A股调整压力加大

      本次索罗斯重临香港,是否有备而来。参考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历史,我们仍心有余悸。1997年香港处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中心,当时以索罗斯为首的一班国际对冲基金均将沽空目标钉在了港币、股指期货及股市上。通过首先沽空港币,导致加息,而加息的同时伴随着股市走低,股指走低的同时也带来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下跌。

      最近的市场似乎有意无意中与1997年的市场有些类似,伴随最近香港汇率的连创新低,港股也出现了见顶迹象。与此同时,A股股指期货或将于4月份推出,一连串的市场信号似乎在说明,目前通过沽空港币,同时沽空股票及港股股指期货可获取三重套利机会。那么,嗅觉灵敏的国际对冲资本们重新关注香港市场乃至中国内地资产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是否意味着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来临?

      或许,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假设,当前港股和港币已高估,索罗斯不是打算买入港股,而是要做空香港的金融市场。同样的手法曾经发生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本次是否会故伎重演,我们暂时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应该引起警惕,那就是,随着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化逐步严重,A股和港股的调整压力在加大,进一步而言,随着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出现,既可能带来做多能量,也可能加大做空动能,而香港股市作为连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最密切的纽带,正逐步成为对冲基金手里心仪的对象。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需要警惕新金融风险的来临。

      

      新的金融风险

      必须得到有序释放

      由于目前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并非完全开放的市场,因此,境内外资本流动并非目前市场面临的风险。但问题在于,当前境内资产价格并非低估,尽管A股并没提前港股下跌,反而出现缓步上升势头。不过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步出台,房地产的风险已开始释放,只不过调控力度稍显轻微。我们知道,比起对资产价格的高估,信用的过剩供应才是制造泡沫的主要原因。

      近一个月,央行通过数量化和窗口指导手段加大阶段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目的是针对资产泡沫,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这一政策仍将建立在维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基础上。进而言之,货币政策的微调并不意味着停止信贷增速的增长,而是改变对高风险项目的限制力度,调整信贷结构,优化银行资产质量,紧缩房地产信贷。

      可以肯定,随着中央各项政策的出台,重新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下降,但对于资产泡沫的治理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稳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