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产经新闻
  • 7:F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会否加息成争议焦点
  • 财政政策 将更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
  • 张平:
    准备金率等手段将常用到
  • 宏观政策微调对新兴产业更有利
  • 楼市 调控效果有望二季度显现
  •  
    2010年3月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会否加息成争议焦点
    财政政策 将更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
    张平:
    准备金率等手段将常用到
    宏观政策微调对新兴产业更有利
    楼市 调控效果有望二季度显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张平:
    准备金率等手段将常用到
    2010-03-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张平(图右)在上证演播室现场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央行一个月内两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美联储也宣布上调贴现率25个基点,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洲四家央行将于本周举行新一轮的议息会议。如何理解这些举措?中国是政策“退出”还是回归正常化?如何判断2010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做客本报上证演播室,就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中国出现明显就业性复苏

      记者:我国政策“退出”与其他国家政策“退出”是一样的吗?

      张平:不一样。我们不是“退出”,而是回归“正常化”。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刺激经济:一种是凯恩斯模式,主要是以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刺激;另一种是以美国所谓以救助金融企业为基准的公开市场操作模式。这两种模式现在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中国出现了很明显的就业性复苏,即出现所谓“民工荒”,经济复苏带来巨大就业机会;但欧美国家出现的是高失业率下的复苏。

      两种政策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欧美经济体的主要问题出在金融机构上,救助方式有两种:要么国家出钱买债,要么给一些银行进行资助,避免破产引起连锁反应。所以,一旦经济复苏就可以把债卖掉,把钱收回,所以他们用的是“退出”。而我们的金融机构非常健康,只是为了反周期,我国直接针对实体进行投资。况且,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投资。所以,中国大量刺激措施都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里。

      基础设施特性是分期投入,一期投资过后还要有后续投资,我们不可能把基础设施投下去后埋的管子拔出来。所以,经济复苏后,中国是政策的“正常化”,而不是“退出”。我们当时在反周期时是非常时期非常举措,刺激的力度比正常的一般激励要大,现在要做的是使政策在正常时期恢复到正常状态。

      

      货币政策环境仍较宽松

      记者:我国央行今年连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什么?

      张平:央行连续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表明,一是为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并为政策适当正常化做出一个警示;二是对冲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增高的问题。从历史上看,2005年汇率改革后,大量外汇激增曾使得央行采取不断提高准备金率进行对冲。

      记者:今年社会融资盘子是否紧张?

      张平:今年新增贷款预计在7万亿-8万亿元,M2增速在17%—20%,总的来讲还是宽松的。从绝对数上看,上述数字是很大的。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连续性,这也使得今年融资规模不会下降太多。加上整个融资盘子今年正常化了,包括国家发债、企业发债、地方发债等,股市的活跃度提高,今年整个社会投资的融资盘子应该不会低于2009年。

      记者:今年加息预期会很强吗?

      张平:从现在来看,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对冲外汇占款是重要的,公开市场操作、提升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在对冲货币供给量,这与加息不一样。我认为,中国的加息预期不是很强,年内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将更常用到。财政政策方面,总的来讲今年还是比较积极的。今年从整体来看,国家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仍将比较宽松,因为现在主要目标还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访谈视频及实录详见中国证券网“两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