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宝钢上调4月线材价格
  • 2月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 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 钢企老总:
    今年铁矿石谈判十分艰难
  • 上海未来10年
    新增建设用地稀缺
  • 证券化率仅为30.5% 辽宁优质资产将陆续注入上市公司
  • 吉利汽车筹得21亿美元 预计月底收购沃尔沃
  • 我国IC市场将全面复苏
  •  
    2010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产经新闻
    宝钢上调4月线材价格
    2月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钢企老总:
    今年铁矿石谈判十分艰难
    上海未来10年
    新增建设用地稀缺
    证券化率仅为30.5% 辽宁优质资产将陆续注入上市公司
    吉利汽车筹得21亿美元 预计月底收购沃尔沃
    我国IC市场将全面复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证券化率仅为30.5% 辽宁优质资产将陆续注入上市公司
    2010-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高文力 ○编辑 阮奇

      ——专访辽宁证监局局长、博士生导师黄运成

      ⊙记者 高文力 ○编辑 阮奇

      

      2009年辽宁GDP总值排在全国的第7位,向前迈了一大步,但辽宁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同步跟上,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在10名以后,资产证券化率30%多,远低于全国72%的比例。

      辽宁的振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离不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辽宁如何打这场资本市场的“辽沈战役”,记者专访了辽宁证监局局长、博士生导师黄运成。

      记者:20年多来辽宁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何特点?

      黄运成: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华尔街日报》介绍最早的中国证券市场时写的不是深圳、也不是上海,而是沈阳,“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小街上人们进行着证券交易。”2000年前在额度分配和规模指标的行政分配方式下,辽宁47家公司实现了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2000年以后,由于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符合新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少,民营经济又发展滞后,新上市的公司也就寥寥无几。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资本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记者:去年以来,依托资本市场为辽宁经济发展服务,取得了哪些成绩?

      黄运成:一是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沈阳新松机器人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成为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在我局备案的企业比去年增长了63%。二是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成果显著。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担当起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排头兵的重任,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此外证券经营机构、期货市场稳步发展。中天证券和诚浩证券完成了增资扩股,8家期货公司在辖区设立分支机构,辖区期货营业部达到16家。

      记者: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辽宁上市公司群体有何突出特点,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黄运成: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支柱,辽宁上市公司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地域分布凸现了辽宁城市发展的经济地位。辽宁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各有20家、21家境内上市公司,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75%。二是行业分布充分突出了辽宁工业重镇的本色。辽宁上市公司以传统的制造类为主,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近一半。三是控股股东股权性质及变化折射了辽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2000年以前,辽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全部公司57家的90%以上。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股权多元化的加快,辽宁上市公司民营化趋势不断加快,先后有十几家公司逐步由国有控股转变为民营控股。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潮中,上市公司群体除实现融资之外,还促进了辽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促进装备制造、化工、医药、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产业转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大批公司成为带动辽宁支柱产业和关键行业发展的龙头。此外,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实现了机制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改善。

      记者: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黄运成:当前,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新阶段,辽宁三年前跨入GDP万亿俱乐部。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好基础,沿海经济带发展、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和突破辽西北等三大战略,更赋予振兴辽宁以新的更具体的战略目标和实质发展内容。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辽宁上下的共识。

      但是,辽宁上市公司数量目前只有55家,低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按市值计算,辽宁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2%。截至2009年末,辽宁的证券化率为30.5%,低于全国72.4%的水平。资本市场不能长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辽宁资本市场必将有一“快速发展期”。

      记者:从专家和学者的角度,您如何思考辽宁资本市场的战略发展问题?

      黄运成:未来一段时期推动辽宁资本市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发挥两个积极性,实现三个转变,做到四个结合。围绕一个中心,即“搞活存量,扩大增量”。“搞活存量”就是要通过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其做优做强,使辽宁上市公司真正成为各个行业的桥头堡和排头兵。“扩大增量”就是要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借壳并壳等多种方式,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壮大辽宁省上市公司群体规模。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发挥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主要依靠银行间接融资到坚持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注重首发上市融资到强调首发上市融资和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不断实现再融资并重的转变;三是从部门条块管理到综合协调和谐管理的转变。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结合;二是要与优化经济结构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三是要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四是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在推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同时,深化企业改革。

      记者:近期,国内资本市场企业上市特别是创业板企业上市节奏很快,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有何打算?

      黄运成:去年辽宁无论是上市家数、融资额,还是再融资公司的家数、融资额,都达到了全省近10年来较好的水平,有些指标列全省历年首位,拟上市企业形成了“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梯次格局。今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争取企业上市公司取得新的突破。深入挖掘新的上市资源,推进优质企业改制,确保“备案率”;积极推动已备案企业申请发行,确保“申报率”;出具适当的辅导验收意见,确保发行“成功率”。鼓励企业利用省内外“壳资源”,借壳上市。

      记者:股指期货等新业务即将推出,如何以此为契机,拓展期货市场广度和深度?

      黄运成:从商品期货看,期货市场服务辽宁经济的空间将不断拓展。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基础原材料、能源、装备制造、冶金等占有重要的地位,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在东北地区形成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中心,将东北地区石油、煤炭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同时,东北是我国大豆、玉米、粳稻等粮食品种的重要产地,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增强农民和企业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