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中移动手机支付“方向存疑” 谁家受益仍为变数
  • 各有短板 运营商、银联将走向合作
  •  
    2010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调查·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调查·产业
    中移动手机支付“方向存疑” 谁家受益仍为变数
    各有短板 运营商、银联将走向合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各有短板 运营商、银联将走向合作
    2010-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韬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张韬 ○编辑 王晓华

      

      在中国移动刚刚宣布斥巨资入股浦发银行,直指手机支付业务之后,中国银联则随即声称已在六省市展开手机支付业务的大规模试点,气势并不亚于中国移动。一时间,手机支付概念在运营商和银联两大巨头的推动下风生水起。但运营商和银联,谁将更为受益手机支付呢?

      申万证券分析师认为,银联此前与瀚银科技合作在上海试点手机支付,与卫士通合作支付安全算法,试点规模在10万用户以内,规模不大,影响力有限,主要是解决内部技术和业务流程问题。鉴于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带来的压力,手机支付提速也是意料之中。不过,银联推广难度大于移动。因为银联自身资本金只有十几亿,而仅一张SD卡需要用户承担188元,还有250万只存量POS终端的改造升级,如此规模的投资超出了银联的资金能力。

      但中移动目前能做的手机支付业务也有短板。中移动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以目前模式而言,运营商未来小额支付的盈利会相当微薄,运营商通过移动支付无法收取较高的佣金,小额支付所涉及的分成环节比较多,其中包括与银行、交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实际落入运营商口袋中的利润已经很薄,同时运营商需要支付前期建设费用,因此只有采取规模化才能够实现盈利。

      业内专家指出, 较之银行的手机支付,中国移动通过手机终端刷卡消费,目前主要针对小额支付。虽然商业银行主导的手机支付运营模式,在市场拓展上不一定占优势。但商业银行可以突出“手机银行”概念,不局限于“手机支付”。手机银行是一个服务内容很丰富的平台,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的个人金融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通过手机银行,能够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等,也能购买基金、外汇或黄金。

      随着手机支付用户认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运营商和银联都有彼此合作降低制度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内在动力。政府也会从中协调以免发生体制内的恶性竞争。因此,未来双方在支付结算和受理终端领域的合作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