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调查·市场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中国应当主动调整自身的铁矿石需求
  • 朱民:3月份信贷增速放缓
  • 今年我国深化改革
    突出四个“更加注重”
  • 上交所与华东政法大学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重庆拟对高端物业征收特别房产消费税
  • 4家公司下周上会
  • 央行公告废止多项规范性文件
  • 证监会去年主动公开
    监管信息近8000条
  • 天一科技违规信息披露遭处罚
  •  
    2010年3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中国应当主动调整自身的铁矿石需求
    朱民:3月份信贷增速放缓
    今年我国深化改革
    突出四个“更加注重”
    上交所与华东政法大学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重庆拟对高端物业征收特别房产消费税
    4家公司下周上会
    央行公告废止多项规范性文件
    证监会去年主动公开
    监管信息近8000条
    天一科技违规信息披露遭处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应当主动调整自身的铁矿石需求
    2010-03-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乐嘉春

      □作者 乐嘉春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我们应当从抑制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遏制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扩大钢铁产能及整顿铁矿石市场秩序等方面采取措施,主动调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走出当前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所面临的困境。

      4月1日,是传统全球铁矿石谈判的截止日。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特别是国际铁矿石巨头单方面大幅上涨铁矿石长协价格,2010年中外铁矿石谈判或将再次陷于困局。那么,如何看待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漫天要价?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摆脱这种谈判的被动、不利局面?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从目前来看,铁矿石价格上涨趋势似已难改。这里,可能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影响。

      第一,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呈快速增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钢铁产能达6.6亿吨,预计2009年将超过7亿吨,这一钢铁产能已接近全球的50%。另外,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3亿吨,比2008年增长41.6%,中国铁矿石进口贸易量已占据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5%,对外依存度上升接近70%。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钢铁产量没有减产,导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然相当强劲。

      第二,亚洲和欧洲的铁矿石需求恢复增长。随着中国以外地区的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亚洲和欧洲钢铁业的复苏,开始回升的钢铁产量需要更多的铁矿石供应。以欧盟为例,目前欧盟的钢厂正在复产,但由于它们此前的铁矿石库存较低,复产必然会增加对铁矿石的需求。

      第三,国际投行乘机“兴风作浪”,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对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市场影响显著。面对中国和中国以外地区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国际投行纷纷发布分析报告,预期今年铁矿石的长协价格仍将大幅上涨,导致铁矿石现货价格一路上涨,目前三大矿山的铁矿石现货到岸价已经突破150美元/吨。反过来看,铁矿石价格的快速飙升,也使国际投行在铁矿石炒作中获取了巨额收益。

      第四,寡头垄断,让三大铁矿石巨头在“资源为王”的时代里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所谓“寡头垄断”是指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据此分析,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垄断了铁矿石行业,并控制了铁矿石的产品供给。这表明,它们已充分掌握了铁矿石的定价权,其他钢厂只能追随三大巨头确定的谈判价格。

      据上分析可见,中国之所以在当今中外铁矿石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劣势地位,其实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我们在铁矿石谈判中要继续“据理力争”外,我们还应当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主动调整当前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争取在今后的中外铁矿石谈判中占据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

      一是产能过剩是导致中国铁矿石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2009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另据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讲话显示,目前中国的钢铁产能约为6.6亿吨,其中真正的需求只有4.7亿吨,产能过剩达1.9亿吨。由此可见,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达到年增20%。

      因此,主动调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首先要抑制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通过加快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加强生产经营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这样才能顺利调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并为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由于钢铁企业对地方GDP的作用非常大,加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乐于上马钢铁项目,或对淘汰本地区的落后钢铁产能表现“无动于衷”。由此,导致我国钢铁业一边在喊“产能过剩”,一边又在继续扩大生产,钢铁产量“飙升”之势一发而不可收。这是导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增长的另一大主因。

      因此,要主动调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仅靠市场的“无形之手”是无法解决的,还得靠“行政干预”才能解决这个难题。特别是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消GDP考核,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是中国铁矿石市场秩序混乱,这是导致当前中国铁矿石需求“虚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目前中国铁矿石市场中存在着现货和长协两个市场和两种价格,价差导致投机行为盛行,并造成铁矿石超量进口的虚假繁荣及现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因此,整顿铁矿石市场秩序,也可以达到主动调整中国对铁矿石需求合理增长的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