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六大交易所:决不会为应对竞争降低上市门槛
  • 人民币汇率 专家激辩是否低估
  • 中国经济 保持合理增速 更重增长质量
  • 走出去战略 资本市场为民企添“底气”
  • 这一课,值!
  • 区域经济 三省市领导畅谈后危机时代发展格局
  •  
    2010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六大交易所:决不会为应对竞争降低上市门槛
    人民币汇率 专家激辩是否低估
    中国经济 保持合理增速 更重增长质量
    走出去战略 资本市场为民企添“底气”
    这一课,值!
    区域经济 三省市领导畅谈后危机时代发展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这一课,值!
    2010-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要感谢沃特公司。倒不仅是可以有机会与大名鼎鼎的小布什“亲密接触”,而是因为在沃特金融峰会上,我上到了进入媒体圈以来最轻松愉快、但又是印象最深刻的一课。主讲这一课的,是德高望重的原上海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而跟徐匡迪同台“授课”的,则是他的老友、前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

      乍一看会议日程, “中美关系战略对话”的讨论主题让人肃然起敬。记者虽跟踪报道中美关系多年,但最初也对这两位中美高官的对话预期不高,心想大概也不外乎是说说套话,讨论讨论略显空洞的“战略”问题。

      但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武断。徐院士果然是有过丰富教学经验的良师,深谙讲台底下学生的习性,他短短数语的开场白,硬是让我眉头刚刚生出的困意收了回去。

      谦虚的徐院士坦陈,不比曾任美国议员的尚慕杰,他是工程师出身,只能“实话实说”。但他的话显然是太实在了,以至于一开场就赢得全场掌声。两位嘉宾不到一个小时的“战略对话”,多次被满堂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打断,风头甚至盖过了上午小布什的致辞。

      中美关系重在什么?徐院士总结为四个字:和则两利。他还借用了前美国总统布什的话,中美要 “追求双赢”,不玩“零和游戏”。

      提到中美关系,当然不能不提贸易逆差。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状况缘于不可避免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总有一部分人不认这个理,尤其是美国议员们。

      产业结构调整的痛楚,上海曾经亲身经历,徐匡迪更是深有体会。在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全面发展大潮中,曾是中国纺织重镇的上海,也不得不面对更多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更低的兄弟省份的强有力竞争。最终的结果是,上海48万纺织工人下岗,相应的,很多纺织就业岗位转移到了外地省份。

      这与如今中美两国的情形颇为类似,而所谓“就业流失中国”也正是美国议员们抨击中国的“铁证”。

      但上海有没有去找兄弟省份吵嚷甚至威胁“报复”呢?没有。“这是市场规律,哪便宜去哪生产。”时任市长的徐匡迪说。相反,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做法,为下岗的工人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将就业向服务业等领域转移,最终40万失业纺织工成功再就业。

      反观美国的一些议员,总是一味盯住贸易逆差、盯住人民币汇率说事,而不从自身找问题,不相信市场规律。用徐匡迪的话说,美国在处理双边关系上需要更“灵活”一些。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涉及高科技出口时,美方常以所谓“军民两用”为由拒绝对华出口;而换成日本、韩国或是德国,人家却会说:“哦,军民两用,那就是民用也可以咯。卖!”

      说来也令人费解,两个彼此都认为利益攸关的大国,却总会纠结于一些老调的话题,譬如汇率、譬如涉藏、譬如对台军售。或许,用尚慕杰的一个理论可以解释——中美间存在“信任赤字”,这样的赤字比贸易上的缺口更需要补上。

      要增进信任,中美两国的政府和民间都大有可为。中国的领导人也更多地出现在西方媒体的聚光灯下,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不再是“奥巴马等”唱独角戏。而在美国,尚慕杰回忆说,他在任大使期间,见证了很多美国议员在访华后惊讶的表情,对中国的敌意烟消云散,可见更多的反华议员们还得到中国走一走。

      在民间,比如留学生,中国有10万在美国,美国却只有1000在中国,还可以更多;比如语言,英语早被中国列为初中乃至小学必修课,而美国的学校现在也开始更多推广汉语教学。

      两位嘉宾你来我往间,一个小时的“战略对话”不知不觉已到时间。相信和我一样,在座的各国同仁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如同当日的会议主持——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总结说,两位的对话一定会被美国的媒体报道,当然更会被中国的媒体报道,堪称“为两国的关系作出很大贡献”。

      真希望广大美国人民也来听听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