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别用“吉利模式”套沃尔沃
  • 该以怎样的心态
    迎接股指期货时代
  • 房贷压力大 近九成白领“过劳”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收紧信贷后,更要防范信托贷款风险
  • 亚洲国家“绿色”“转型”征途漫漫——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展望
  •  
    2010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别用“吉利模式”套沃尔沃
    该以怎样的心态
    迎接股指期货时代
    房贷压力大 近九成白领“过劳”
    病树前头万木春
    收紧信贷后,更要防范信托贷款风险
    亚洲国家“绿色”“转型”征途漫漫——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展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0-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梅新育

      梅新育

      谷歌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一家在特定行业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在没有遭到东道国政府驱逐的情况下退出一个重要的国家市场,失误在哪里?

      关键的失误,无疑是对东道国法规缺乏尊重。既然不肯遵守中国法规,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就是必然的。西方商人在中国境内为所欲为、中国法律在西方人肆意揉搓之下沦为橡皮泥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任何公司要在中国境内经营,就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这是中国不容侵犯的主权。指望假借什么“世贸组织”之类名号、在“国际贸易规则”的旗号下就能压迫中国放弃主权,这种思路实属痴心妄想。因为世贸组织的力量来自于成员方的授权,而不是成员方力量来自世贸组织授权,它凭什么迫使中国放弃主权?

      谷歌之所以失误,是因为其决策者高估了本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己方支持者的能量。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确实是美国人建立的,网络搜索确实是由雅虎首创又由谷歌发扬光大的,谷歌在英语世界的网络搜索服务上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问题是中国人很快就在电子商务和网络搜索等方面玩出了水平,玩上了规模,玩出了特色,而内资企业的发展又有巨大且增长迅猛的国内市场支持,因此基础稳固,中国方面因此并不担心该领域外资竞争,更不担心该领域外资企业撤出会导致本国丧失这方面的服务。我们看到,网络即时通讯技术的开创者QICQ已经湮没无闻,而借鉴其基本原理起家的腾讯建成了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即时通讯社区;谷歌、ebay等美国电子商务巨头来到中国都不是本土同行的对手,谷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过是百度的一半,这样一个在中国网络商业根本没有一言九鼎江湖地位、而且竞争者咄咄逼人的公司退出,有何实际影响?至少我感觉不到任何不便,谷歌要想用退出中国市场来要挟,那实在是打错了牌。

      谷歌同样高估了本国政府支持其叫板中国政府的决心和能力。不错,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面是格格不入,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如为了通过对总统政治生命至关重要的关键法案而网罗尽可能多的支持者,美国决策者时不时会给中国找茬子,在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更是会与中国针锋相对,但一家网络搜索服务商无论如何也够不上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何况美国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需要中国帮助,也需要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利益。因此,在医疗健保法案通过之后,去年年末以来一直为没有任何政绩而焦灼的奥巴马大大松了一口气,为了网罗尽可能多支持者而给中国无事生非的动机急剧衰退,美国官方对谷歌叫板中国的口头支持也就大踏步后退乃至绝口不提了。

      谷歌决策者之所以作出如此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相当程度上应当源于他们整日被不切实际的吹嘘所包围,以至于飘飘然而不愿也不能去冷静客观体察现实,谷歌三巨头竟然无人来过中国就表明了这一点。寻根溯源,崇拜者们对谷歌决策者们的吹嘘有些不过是出自他们自己制造的神话,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会让神话制造者自己也信以为真。

      近几个月来,在华外资经营环境话题风波迭起,一些人指责中国歧视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恶化。我们从来不认为我国营商环境尽善尽美,但将“歧视外资企业”的帽子扣到20多年来以对外资超国民待遇、外资涌入流量正在持续增长而闻名的中国头上,未免不可思议,因为假如中国果真歧视外资企业,对华外商投资就不会增长了。所以,对于中国的营商环境,对于中国的投资前景,对谷歌只能奉送这样一句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是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也是电子商务发达、增长率名列前茅的国家,在一个寡头竞争的行业,退出这样一个市场意味着放弃自己未来的行业地位,何况贸然退出还会给自己造成一大堆“毁约”之类商业麻烦。我相信,谷歌公司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看得出来,谷歌决策者还是对中国这个市场有所留恋的,尽管他们在这里业绩不佳,竞争不过本土同行。即使布林疯狂,他手下中国区的高管则未必疯狂,也很有可能心照不宣、不动声色地在日常业务中遵循中国的法规,以便为公司日后返回留个台阶。

      谷歌之误如何纠正,我们拭目以待,但我们绝对不乐意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犯下类似的错误。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