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车产业
  • 13:公司·价值
  • 14:专版
  • 15:专版
  • 16:调查·市场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广告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中行H股配售选定五家投行 融资额待定
  • 绕道信贷紧缩 房地产信托融资爆棚
  • 中信证券停牌
    或与国际化扩张相关
  • 机构一线
  • 谁说要加息?(上接A1)
  • 创新暂难成行 二线券商深耕传统业务
  •  
    2010年4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中行H股配售选定五家投行 融资额待定
    绕道信贷紧缩 房地产信托融资爆棚
    中信证券停牌
    或与国际化扩张相关
    机构一线
    谁说要加息?(上接A1)
    创新暂难成行 二线券商深耕传统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说要加息?(上接A1)
    2010-04-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谁说要加息?

      (上接A1)而事实上,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度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5、从另一角度来看,相比所谓通胀预期,目前的现实是通缩威胁虽然降低但依然存在。贸然进行货币政策转向,政策预期下的实际政策结果可能不可收拾,滞胀风险也并非没有可能。货币政策调控的三大目标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不要把货币政策搞成只进行通胀预期管理一个功能,应该考虑就业稳定与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

      6、从政策调控的艺术性来看,目前坚守刺激政策不宜轻言退出,还要注意调控艺术与政策效果的关系。某些政策调整甚至是可“做”不可“说”。做一些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多发一些央票能够解决相当部分的流动性。一旦加息,并被解读成刺激政策正式退出的标志时,某些不准确的政策描述也可能导致预期效应加剧及后势发展预期难料。

      再次,看看加息的可能性。个人判断虽无加息的必要,不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但具体来看,二季度调息可能性小。理由如下:

      1、 央行关于退出政策的前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美洲开发银行年会上明确表示,如果能确信经济复苏,那么部分特别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退出政策可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包括“确定经济不会出现W形复苏,即经历当前反弹后经济增长再度放缓。”这个条件很高。其余央行官员的论述目前在加息问题上明显低调。从一季度的走势来看,必要条件至少不是很成熟。

      2、 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

      《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2009年取得成绩的时候,用了“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而在论述2010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又首先强调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应该说今年上半年如果经济指标不发生特别异常的现象,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小。

      3、 从时间之窗的角度考虑,二季度数据出台后才考虑加息可能的可能性较大。加息可能联系最紧密的指标是CPI与GDP。只要干旱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工业品四五月内暴涨可能性甚微。从我们的研究来看,总结央行历次加息时经济表现,从产出角度来看,2002年至今的8次加息中,除第一次外(9.7%),其余7次利率变动前季度GDP实际增速均在11%之上。其中,2007年连续6次加息最为明显。从CPI来看,8次加息前2个月的CPI均值在4%左右,而加息当月的均值则达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