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世界三大货币汇率走势朝哪里去
  • “迷你”市场功能待观察
  • 我国贸易逆差
    可能继续出现
  • 股指期货市场应尽快引进机构投资者
  •  
    2010年4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世界三大货币汇率走势朝哪里去
    “迷你”市场功能待观察
    我国贸易逆差
    可能继续出现
    股指期货市场应尽快引进机构投资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指期货市场应尽快引进机构投资者
    2010-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俞越

      当前,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以“个体户”为主,法人户比较少,机构投资者受限于各种规定还不能完全参与这个市场,这是造成股指期货持仓量较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应尽快作出调整,引进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满足其套期保值的需求。而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将进一步改善股指期货市场的结构和交易行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胡俞越

      

      经历了多年的酝酿,沪深300股指期货以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向市场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交投活跃,未出现价格极端背离的“炒新”

      股指期货交投活跃,未见流动性风险。良好的流动性是金融衍生品功能发挥的根本条件,也是保持资金链顺畅和资金安全的必要前提。一般意义上,衡量资产流动性有两个测度:一为买卖价差,二是交易量。

      从沪深300股指期货买卖价差来看,报价基本都是以最小单位,即0.2个点连续进行的,形成了“有呼必应”的市场竞价格局。此种理性的表现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少见,例如在文化和习惯都十分相近的我国台湾,其股指期货上市初期买卖报价的价差非常大,一方面造成了成交冷淡,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期指的波动。而沪深300期指价格呈现非常好的连续性,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市场的成熟。

      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来看,较为活跃但并没有出现爆炒的局面。参照各资本市场股指期货上市首周的交易情况,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是非常理想的。更为难得的是,在交易量较大的情况下,未出现风险事件,亦没有出现价格极端背离的“炒新”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套利充分,期现价差较为合理

      期货和现货指数的基差较为合理,期指内在稳定机制得以发挥。除上市首日基差一度达到100个点,其余交易日的基差基本在20至50个点之间波动。如果扣除相关费用,在当前升水1%左右的市场格局下基本不存在套利空间。因此,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非常充分,期现价差较为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股指期货市场经过将近两年才达到这一理想的市场状态,再次表明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成熟和理性。

      这一结论还可以从期现套利的现货头寸——ETF基金的交易量来证明。借股指期货上市的东风,近期ETF类基金成交量明显上升。股指期货上市首日,上证180ETF成交急剧放大,从4月15日的1.05亿份激增至4月16日的5.11亿份,成交金额也从7600多万元增至3.69亿元,增长幅度超过380%;深证100ETF成交金额也从2.18亿元增至3.82亿元,增幅达75%。

      

      利空袭来,稳定市场的功能逐渐显现

      继3月14日宣布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后,国务院17日进一步收紧放贷政策,旨在调控过快上升的房价。此轮政策出台力度之大和密度之高前所未有。受此影响,上证综指击破3000点整数关口,地产权重较大的深证成指大跌6.22%。另一方面,SEC诉讼高盛事件对全球股市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欧美和亚太地区主要股指均大幅下挫,进一步加剧了A股市场的下跌。

      多重利空袭来,A股市场抛压骤增。但股指期货市场的套利交易充当了救火队员,ETF买盘的剧增为股票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据统计,4月19日上证180ETF、深证100ETF和上证50ETF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分别成交3.14亿元、9.36亿元和27.6亿元,缓和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供求失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指下跌的幅度,股指期货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功能逐渐得以显现。

      结构合理,理性参与彰显心态平和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将近90%的客户都曾有多年商品期货交易经历,因此对股指期货的交易和风控机制较为熟悉,这也是导致市场较为成熟的主要原因。同时,近日投资者开户也呈现逐渐回落的局面,参与交易比例也基本维持在50%左右,没有出现以往的“炒新”现象。在此层面上,监管层之前关于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实施和“高起点,稳起步”的指导思想均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严格筛选的投资者表现出理性的心态和交易行为,在稳定市场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当前持仓量仍较小,部分具有套保需求的投资者仍处于观望状态。由于此类投资者长期投资于股票市场,对持有的股票头寸也有套保需求,但鉴于对期货规则和制度尚未熟悉,因此处于观望状态是理性的选择,同时也再次印证了投资者心态的平和。

      

      引入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完善期指市场

      当前,投资者结构中仍以“个体户”占主导,法人户比较有限,广大机构投资者受制于各种的限定还不能完全参与股指期货市场,这也是造成股指期货持仓量较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应尽快引进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满足其套期保值的需求。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将进一步改善股指期货市场的结构和交易行为,专家优势也将得以体现。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相信随着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将会大为改善。

      股指期货仍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但第一周的表现已经足以令我们惊喜。在欣慰之余,我们应当给予股指期货市场合理的预期和更多的支持,为风险管理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强国的推进提供更大的动力。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