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市场
  • 6:公司
  • 7:市场趋势
  • 8: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圆桌
  • 12:车产业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市场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观点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寻找稳定持续成长公司的标准
  • 银监会:加大民间资本
    对县域金融机构投资力度
  • “去杠杆化”才能力促房地产调控成功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54)
  • 不能简单把减持与资金流出划等号
  • 股指期货首月市场参与度达82%
  • 发改委:正研究国有创投持股转持豁免问题
  •  
    2010年5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寻找稳定持续成长公司的标准
    银监会:加大民间资本
    对县域金融机构投资力度
    “去杠杆化”才能力促房地产调控成功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54)
    不能简单把减持与资金流出划等号
    股指期货首月市场参与度达82%
    发改委:正研究国有创投持股转持豁免问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能简单把减持与资金流出划等号
    2010-05-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张雪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潘圣韬 张雪 ○编辑 衡道庆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尤其是大小非减持,常被部分投资者视作股票市场的“洪水猛兽”。尤其当市场由强转弱或减持集中出现之时,此现象对市场的利空效应往往被进一步放大。那么,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是否就意味着资金流出市场呢?

      多数专业人士认为,不能将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对于减持行为的分析,不仅应当区分配售持股股东减持和原始持股股东减持,还要在减持动机上加以具体甄别。事实上,就本质而言,市场的资金流向是各方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体现的是投资者对于定价水平和未来趋势的不同看法。

      有专家指出,资金流入还是流出资本市场是市场的自由选择,产业资本的市场行为甚至可以有效地平复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减持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2008年,熊市的阴影令市场一度“谈减持色变”,市场对于资金流出的担忧演变成简单地对减持行为的恐惧。而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应区分配售持股股东减持和原始持股股东减持。”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强莹指出,“配售持股股东的主动减持不会带来资金流出问题。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参与者,其主动减持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实施行为,减持股份得到的资金将继续用于市场投资,而如果是应对赎回被动减持,就需考虑资金回到委托投资方后的流向,不过这种应对赎回的被动减持并不是常态现象。”

      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陈露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减持并不意味着资金全部流出资本市场,比如持有在机构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减持所得资金仍会留在资本市场。

      而对于原始股东的减持,强莹表示,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始持股股东本身不一定是市场投资者,当前从减持股份披露公告中也无法得知具体的减持动机,但从经验认识和访谈沟通结果来看,原始持股股东减持动机大体可分为为投资部署资金和为经营部署资金两种,“如果是投资部署,那么原始持股股东减持获得的资金,除了对其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之外,剩余闲置资金也有留在市场投资的可能性;而如果是经营部署,那么这部分减持获得的资金则将回到实体经济。”

      事实上,市场的资金流向是各方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其中包括减持和增持等行为。不论是减持还是增持某个投资品种,其实体现的是投资者对于定价水平和未来趋势的不同看法。

      “因此,从减持增持股票来判断资金流动意义不大。简单地将减持理解为资金流出市场就更显得片面了。”广发证券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资本流动有助平抑市场波动

      业内专家指出,产业资本的流动,包括其减持行为,在衡量股票价格的合理性上,其实起到了标尺的作用。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总裁王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产业资本在把握市场定价方面的能力要强于普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股价高估时,产业资本的减持行为可以使股价回归价值中枢;而在二级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时,产业资本的增持行为又可以对股价带来一定提振作用。因此,产业资本的市场行为可以有效地平复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如果是因为市场或个股股价太高、脱离了基本面而进行的减持,则对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且这样流出去的资金在市场或个股估值合理时还会再次流入股市。”广发证券资产管理部某负责人表示。事实上,最近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后,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这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陈露一针见血地指出,资金流入还是流出资本市场是市场的自由选择,这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制度健全了,资金就会流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