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莫把淡季当拐点 汽车业“泡沫”言之过早
  • 看准5万元新能源车补贴
    丰田插电式普锐斯拟入华
  • 新能源汽车将多种形式并存
  • 全球隐现第二轮召回
    中国车主首尝海外待遇
  •  
    2010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车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车产业
    莫把淡季当拐点 汽车业“泡沫”言之过早
    看准5万元新能源车补贴
    丰田插电式普锐斯拟入华
    新能源汽车将多种形式并存
    全球隐现第二轮召回
    中国车主首尝海外待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能源汽车将多种形式并存
    2010-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 王秉刚
      ◆原全国政协常委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光远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光祖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据本报记者调查,继中央五部委推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之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一揽子扶持政策将于7月上报国务院审议,如审议通过,最快年内有望实施。对一个产业实施一揽子扶持政策在我国尚属首次,这表明了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

      毋庸置疑,该政策的出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新能源车“上路”的设想,越来越接近现实。为此,上海证券报专访了相关专家,请他们把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

      记者:最新出台的《补贴通知》中,对电动车的补贴达到了6万元/台,这说明了电动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导?

      徐长明:从中国市场巨大的容量来看,任何单一的新能源汽车,都无法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未来将会是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车、电动车等多种形式并存。

      陈光祖:新能源的产业化应该从低到高发展,一开始就从技术难度最高的纯电动车做很难快速推广。相反,中混和微混要做到100万辆很快就可以实现,在中混和微混做起来后,再推广插电式和纯电动会容易很多。混合动力是油电混合,毕竟比纯电动车技术简单。

      王秉刚:我认为到2020年时,多数汽车的驱动形式应该是混合动力的。全球来看也应该是这样。其理由就是石油越来越紧张,油价越来越高,节油问题非常重要,而混合动力技术将十分成熟,成本将变低廉。所以,2020年汽柴油仍将占主导,而驱动方式主要是混合动力。当然,如果将所有电力驱动车辆都包括在电动汽车概念之中,包括通过各种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毫无疑问,未来是电动汽车的世界。

      记者:归根结底,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低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对此,您能否判断一下,哪种新能源车更能实现低碳的要求?

      何光远:截止2009年底,全社会可再生能源在8%左右,而且多数还是水电,国家预定2020年目标要达到15%的再生能源,但随着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消耗会更多。根据国内目前的能源情况,我们要在对新能源的利用方面有所突破,高碳能源做到低碳利用。但目前除了水电、核电,主要还是煤电占多数,我们要做到少消耗煤炭。

      而电动汽车零排放的说法只是相对的、不全面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电动车的说法也不科学。“电”在新能源领域里是最好的,但是要搞清楚电是怎么来的。目前,除风能、水能外,电网上的电绝大多数还是煤电,还是以消耗煤炭为代价的。近百年内,人们还离不开化石原油,电不是一次能源。

      我们要根据中国现有能源情况,发展适合我国的新型再生能源如甲醇。不能局限于搞电动车,生物能源也很好,比汽、柴油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陈光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是低碳汽车技术的主轴,但发展过程中共性的表现是渐进、交替和长期的,所以启动要早;以信息技术为主流,对众多高科技实行集成和融合。构成低碳汽车技术崛起的核心力量;以电动汽车作为低碳汽车技术的重点,特别是对燃料电池汽车要以战略眼光加大研发力度;要以人为本,更多关心个性化的理念,来从事低碳汽车技术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低碳汽车技术将成为新世纪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线,既要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双向的碳技术交易,又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低碳汽车技术的一切研发和应用都应以产业化和商业化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