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外需恢复性增长助推 我国5月出口同比大增近50%
  • 房地产调控仍有继续深化空间
  • 我国与冰岛
    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乐视网、华仁药业
    创业板IPO过会
  • 外汇局将进一步加强
    跨境资本监测
  • 陈东琪: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 5月份70个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创14个月来新低
  •  
    2010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外需恢复性增长助推 我国5月出口同比大增近50%
    房地产调控仍有继续深化空间
    我国与冰岛
    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乐视网、华仁药业
    创业板IPO过会
    外汇局将进一步加强
    跨境资本监测
    陈东琪: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5月份70个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创14个月来新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陈东琪: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
    2010-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婷 ○编辑 刘玉凤

      ⊙记者 吴婷 ○编辑 刘玉凤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10日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上指出,今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保持在3%左右有基础,不会有太大通胀压力,而且今后十年的增长周期内,只要调控政策得当,CPI控制在3%左右都有把握,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将进入小周期的下降,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

      陈东琪在论坛上指出,目前全球存在通胀与通缩风险并存的情况,对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来说,存在通缩风险,而中国、印度等国家,更多是考虑通胀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恩格尔系数更高,物价系数受食品价格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大,因此在经济高增长情况下更容易面临价格上行风险。”陈东琪表示,今年7、8月份我国CPI可能会达到年内高点,预计会在4%以上,但是全年来看保持在3%左右还是有基础的。

      事实上,在80、90年代,我国CPI增幅平均是7.7%和7.8%,1992年和1993年CPI增幅甚至达到20%以上,随着生存性消费在消费比重中下降,服务性消费在消费比重中上升,食品价格因素对我国CPI影响将会逐步降低,今后10年我国CPI控制在3%左右都是有把握的。

      但是陈东琪指出,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面临GDP增速见顶的情况,从美欧日角度来说,推动复苏的外生性需求开始衰减,劳动力市场疲软,失业率高企。

      “中国经济也将进入小周期下降。”陈东琪表示,首先经济先行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月份比4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分指数和新订单分指数均有所下降,工业方面汽车、家电销售量均下降较快,从消费增速来看,尽管名义增速仍保持上升,但是实际消费增速却持续下降,投资也会保持下降态势,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以持续。不过,他说,这种下降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并不影响经济整体向好的大周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