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 做有品质的慈善事业
  •  
    2010年7月6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 做有品质的慈善事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 做有品质的慈善事业
    2010-07-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彬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现在每天我都在被感动着,我是因为感动而在做。”起初,他只是因为喜欢而做慈善,而在投入慈善事业三年中,他见到了太多悲惨的人生,经历了太多人生的感动。他已经停不下来。现在,他是“因为感动而做。”

      就在这几天,他因为感动而做的事业,也让他得到了第一次最为欣喜而现实的回报:从全国各地传来的高考喜报让他感到幸福、满足、振奋与鼓舞。

      这些,已经代替物质,成为他人生最丰厚的财富。

      ⊙记者 李彬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前天收到了湖北黄冈中学发来的07级珍珠生的第一份成绩单,该校07级50名珍珠生中有5人被保送大学,还有2人通过大学自主招生考试,22人获得加分或优先录取资格,看了真是让人很开心。”

      “昨天收到宁夏银川育才中学的07级珍珠班的高考成绩喜报……”

      河南洛阳传来喜报!

      四川凉山传来高考喜报!

      ……

      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正在经历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这些从全国各地传来的高考喜报让他感到幸福、满足、振奋与鼓舞。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用自己的脚步足足把中国大陆丈量了三圈。从2007年开始,张君达走遍了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贵的无数偏远角落,他登门拜访了近8000个“珍珠生”的家,给予他们经济、生活与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如今这些曾经的努力和汗水正在开花结果。

      

      捡回珍珠

      张君达现年63岁,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台湾商人。他1989年就来到上海,在上海经营鞋厂,如今他的家族在中国大陆有两个工厂,雇佣着近两万名工人。他也是著名的“外滩18号”的股东之一。

      2007年,年满60岁的张君达放心地把自己的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而他自己则一心扑到了慈善事业之中,并一发而不可收,“如今珍珠班便是我的全部。”张君达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张君达并不是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这个基金会由另一位台湾人王建煊所创建,2008年王建煊回台湾从政,并请张君达接任基金会理事长。“第一年进入理事会的时候,因为有理事长在,我只是一个义工,因为喜欢而做这份工作,如今我是因为感动而做,这些珍珠生太贫困了。”张君达表示。

      “捡回珍珠计划”是由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发起的一项慈善计划。“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之后,无法继续上高中,只能种田或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为了让这些孩子能继续上学,我们展开了这项计划。”张君达表示。这项计划与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合作建立珍珠班,按照学业特优、家庭贫困的“双特”标准,每班招收50名珍珠学生,学校免除这些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基金会每学年给每名珍珠学生发放2500元的餐费、书本费等杂费,三年共7500元;帮助这些“蒙尘的珍珠”顺利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这项计划从2007年开始实施,如今已经在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珍珠班,已经资助了近8000名珍珠生。

      今年是“捡回珍珠计划”资助的第一批“珍珠生”们参加高考,这些天张君达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首批毕业的1000多名珍珠生争相向他传喜讯。在张君达的博客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喜讯每天都在更新,“珍珠班”的学生们无一例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目前粗略统计,在已经放榜的学生中,有6人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提前进入了北大、清华的录取范围。“看到他们考入了北大、清华,我感觉就像自己考上了北大、清华一样,心里非常高兴。”张君达说。

      

      慈善也要做品质

      “做慈善跟做企业是一样的,做慈善也要做品质,我经常跟同事讲,我们一定要把品质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我们。”张君达表示。对于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来说,它的品质是靠张君达和他的同事们用脚丈量出来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张君达走遍了中国大陆无数贫困的角落,他亲自见了每一个贫困的“珍珠生”,并到他们的家里了解情况,不论他们的家是在遥远的黑河,还是在大山里的甘肃会宁,或是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正因为是做企业出身,张君达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他对品质的追求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为了达到自己所要求的品质,他选择一种近似严酷的方式,不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将全身的精力投入到这份60岁才接手的慈善事业之中。“以前我是一个捐助者,我很了解捐助者的心理,任何一个团体如果它不能善用捐助的款项,我一定不会再捐了。”正因为如此,张君达给他的基金会定了两条铁律:第一,基金会不从捐助款项中提任何一分钱的费用。在国内目前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机构都采取从捐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的方式来解决行政费用问题,不过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并没有这么做。“我们的行政费用只用捐助费用的定期存款利息就够了。”张君达表示。而他自己每年走访学生家庭的所有差旅费用都是由自己支付,为此他每年投入200多万元。“我有这个经济实力,没有必要再从基金中开销。”

      张君达定下的第二条铁律,就是一定要保证每一分捐助款真正用在优秀的贫困生身上。而为了达到了这个标准,他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万分的努力。“三年里有8000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我都见过,每一个孩子都有我的电话号码。”张君达表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如果学生家里有重大困难,他可以帮他们解决,对学生的贫困状况也可以有全面的了解,以防学校造假。而对于那些有造假行为的学校,基金会将会坚决跟他们“决裂”。去年张君达发现一个学校造假,便第一时间终止了同这个学校的合作。

      “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但是不诚实是不可原谅的,透明在做慈善事业时是第一位的。”他表示。

      为了将慈善事业做好,做出品质,张君达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习惯甚至人生目标。从事慈善事业之前,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出门乘飞机坐头等舱、开奔驰,如今他几乎每天都奔波于最贫困的乡村,乘飞机坐经济舱、出门开面包车。张君达坦言,并非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这么做完全是要让捐款人对他和基金会充分信任。

      其实作为基金会最核心的工作人员,他做的事是最多的,但从来没有花基金会一分钱。“在台湾,大家都了解我的状况,我不必这么小心,然而在大陆,人们都不熟悉我,我必须处处小心,不要让外界对我和基金会产生误解。”他已将做企业对细节的精到要求严格贯彻于基金会的日常事务之中,从自身的言行举止再到基金会工作员的举止,一切都有着严格缜密的规范。

      

      携手中欧提升“珍珠”品质

      2010年,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张君达的带领下向前迈进了一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和著名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合作。作为著名的工商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而该校也一直谋求在慈善事业方面能有所作为。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是一个非常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行为的商学院,我们一直在看项目,最终张君达先生的项目打动了我们。”中欧校友罗念慈对记者表示。

      中欧校友爱心联盟成立于5.12汶川大地震之时,是由中欧校友组成的公益性慈善组织。在和张君达合作参与“捡回珍珠计划”之前,中欧校友爱心联盟一直在寻求慈善方面的项目资源。在经历了中欧校友前后8次、共10多人次的实地考察之后,中欧校友爱心联盟终于在今年作出决定:与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合作。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张君达先生,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罗念慈表示。首先,“捡回珍珠计划”这个项目已经运作了三年,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其次,张君达企业家出身,使得这个基金会的运作效率非常高效。第三,中欧的校友们认为这个项目本身很好,弥补了政府没有关注到的高中生,而且项目本身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除此之外,张君达本人的工作热情和对慈善事业的执著也让这些前去考察的中欧校友们非常感动。

      2010年,中欧爱心联盟将重点推动“中欧珍珠班”项目——用以支持成绩优异的辍学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并且利用中欧在全国各地的校友资源为他们在大学阶段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们的珍珠生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们的视野太窄了。”张君达表示。由于珍珠生都是在异常贫困的家庭成长大的,虽然“捡回珍珠计划”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张君达和中欧之间建立了合作。中欧的校友除了可以捐款参与资助“中欧珍珠班”之外,这些事业有成、视角宽广、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校友们还可以踏访珍珠班。

      基金会会组织常态的踏访珍珠生活动,中欧校友可以给珍珠学生讲解自己所熟悉行业的性质、内容、前景及其他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参考信息。此外还可以不定期为在大学学习的珍珠生们提供职业指导和建议。为“中欧珍珠班”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勤工俭学机会。“我们都是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最好的学校。”张君达表示。据悉,中欧对口支持的学校包括著名的黄冈中学、江西上饶一中和贵州省的遵义一中等。

      张君达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此前都是将所有的“珍珠生”放在一个班,这样做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这些家庭背景相似的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不会产生落差,学生们不会有自卑感。但是贫困生的单一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不利的。为此,张君达希望在“珍珠班”的设立形式上做进一步的探索。“明年可能会在珍珠班中引入一半非珍珠生,即每班25个珍珠生,再加入其他生源。”张君达表示,一定不能让这些珍珠生散落在分散的班级,以防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而为了解决珍珠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目前他已经跟国内知名大学的心理学系共同开设了一个课题——珍珠生心理辅导。“我们的孩子不仅是自卑而已,自卑很好克服,但很多孩子的命运都很坎坷,他们需要这样的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张君达还在暑假期间组织珍珠生的夏令营。今年将在云南,四川,甘肃,河南等五个地区开展夏令营。珍珠生夏令营吸引了近100名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他们来自上海、北京、台湾,通过一系列的选拔,并经过培训,目前有85位在校大学生成为珍珠生夏令营的辅导员,这之中每个营将有一个美国的大学生、一个中国台湾的大学生,其他15个都是中国大陆大学生。“明年我们会办10个夏令营,明年可以请上了大学的珍珠生回来做中学生夏令营的辅导员,让他们现身说法。”张君达表示。而随着首批珍珠生进入大学,张君达也计划将“捡回珍珠计划”延伸到大学校园。“今年9月有大学生了,我们会在上海办珍珠生的联谊活动。”他计划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成都都做这样的联谊活动,而初步的时间就定在中秋节前夕。他认为只有经常办联谊活动,珍珠生才会有向心力,才会有社会影响力。

      

      为感动而做

      “现在每天我都在被感动着,我是因为感动而在做。”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张君达这样描述。他告诉记者起初进入基金会时,只是想在退休之后给自己找个事情做,是因为喜欢而做。而在从事慈善活动的三年中,他见到了太多悲惨的人生,经历了太多人生的感动。珍珠生不幸的命运和他们的纯真常常让他动容,他感觉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现在是因为感动而做,将来我也一定会把这件事做下去。”

      在张君达经历的这么多动人的故事中,有个内蒙古小姑娘方晓燕的故事最让他感动。方晓燕是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的“珍珠生”。她的母亲因患病截肢,同学们为她捐了4000多元钱,准备装假肢。不料,2008年10月,比方晓燕低一级的“珍珠生”张玲丽的父亲突发脑血栓,没钱住院。虽然,家里还背着2万多元的外债,妈妈只能坐在床上,方晓燕还是毫不犹豫捐出这4000多元钱,她说:“妈妈装假肢可以等,而张玲丽的父亲不能等”。

      “她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却能一分不留地捐出来。换我,我做不到。”张君达说,这样的孩子你怎么可能不帮她?

      张君达也经常跟人讲张萌的故事,张萌是陕西渭南市大荔中学学生,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不开口,看不出她初中二年级便双耳失聪,不但听力完全丧失,还伴有持续性耳鸣。这个顽强的女孩,一度因病辍学,但很快,她不但回到学校和正常学生一起升入高中,还取得了全年级第六名的好成绩。

      2009年初,到渭南走访“珍珠班”时,张君达听说了张萌的故事。“我非常惊讶。你能想象吗,两年多时间,完全听不见老师的声音,却坚持坐在教室里听课!”当他和朋友台商蒋至强讲起张萌时,蒋至强也感叹这个小姑娘毅力实在不可思议,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小朋友不能放弃”。2009年3月,在张君达与蒋至强的资助下,张萌到上海五官科医院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术。重新进入有声世界的张萌不负众望,术后半年,听力还未完全恢复,就跃升为全县第一名。

      正是因为这些太多的感动,让张君达更坚定地下决心要将慈善做下去。而企业家出身的他,具有天生的危机意识。虽然目前基金会运作良好,捐款数量突破了4500万,但他还是早早地为基金会未来的发展做着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首先要继续扩大募集善款的来源范围。基金会成立之初,捐款全部来自海外,包括中国台湾、北美等地区。而如今,来自中国大陆的捐款已经占到31%,这些捐款主要来自上海、北京。他计划在今后两年将这个比例扩大至50%,而他也将募集善款的对象盯住了目前先富起来的阶层。“相比于富人,中产阶层更热衷于做慈善事业,他们将是未来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张君达表示。而之所以要竭力扩大中国大陆捐款的来源,主要是因为现在海外对中国大陆的认知在改变:“我的很多台湾朋友都在讲,如今大陆已经这么富裕了,为什么还要捐款给他?”他认为将来的捐款一定会往非洲走,因为那里的人们不仅是教育问题,还在为解决生存问题而挣扎。

      此外,张君达也在谋求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慈善事业之中。目前,基金会正在跟东方希望集团合作,东方希望集团以在设有自己工厂的地方赞助“珍珠班”的形式参与到此项计划之中,而这些“珍珠生”可以到工厂实习、勤工俭学甚至就业。“只要能帮到孩子,我觉得任何形式都可以商量。”

      谈及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建议,张君达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