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专版
  • B3:专版
  • B4:专版
  • B5:专版
  • B6:专版
  • B7:专版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供大于求将成常态 煤价或会二次探底
  • 燃料乙醇加剧粮食紧张 管理层研究取消补贴
  •  
    2010年7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能源前沿
    供大于求将成常态 煤价或会二次探底
    燃料乙醇加剧粮食紧张 管理层研究取消补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燃料乙醇加剧粮食紧张 管理层研究取消补贴
    2010-07-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勇 大连报道 ○编辑 王晓华

      “生产燃料乙醇消耗了大量粮食,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没有太大帮助,相关项目应该停止,补贴应当取消。”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深以当前国内的粮食供应形势为忧,并提出取消补贴的主张。

      在他看来,今年以来粮价飞涨与粮食乙醇死灰复燃不无关系,而在天灾不断的情况下如果让乙醇争粮的现象进一步蔓延,则诱发更严重的粮食危机也并非没有可能。

      粮食制乙醇死灰复燃

      为了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曾于2004年联合出台政策,在国内四个地区试点用陈化粮加工车用乙醇汽油项目。根据当时的补贴政策,每生产一吨车用乙醇汽油,国家补贴1880元,并免除一切税收。由此,各地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04年至2006年两年内,国内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从2006年起,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在此期间,作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也水涨船高。由于需求旺盛,大量农户改种玉米,一定程度上占用了耕地。为此,国务院2007年宣布停止在建的粮食乙醇燃料项目。

      尽管如此,在国家高额补贴的诱惑下,部分地区本已渐渐消失的粮食制乙醇项目却又死灰复燃。

      “今年的形势很危险。一方面,今年以来北方和南方连续出现旱情、水灾,使得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粮食制乙醇项目却还在四处抢购粮食,有的是偷偷地做。这样下去,对粮食安全会带来严重威胁。”赵友山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美国农业部部长近日已经宣称,在过去几个月中,中国购买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而仅仅5月末的一周内,中国就购买了36.9万吨美国玉米。

      而中国之所以大批量进口玉米的原因则是境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我国农业部发布的2010年4月玉米市场监测信息显示,4月国内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而国际玉米价格继续下跌,国际玉米到岸税后价低于国内。

      业内粮食分析师认为,进入2010年后国内玉米价格同比涨幅已近20%。

      这其中,有多少涨幅是由粮食乙醇所酿成?

      

      业内火线上书呼吁叫停

      为了让政府高层了解燃料乙醇市场现状,赵友山上月以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名义向国务院上书《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建议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的报告》,建议停止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项目,同时取消国家针对燃料乙醇项目的补贴。据他称,该报告已得到国务院最高层领导的批示,并责成相关部委处理。

      事实上,燃料乙醇补贴标准此前已在下调。6月8日,丰原生化公告显示,2010年安徽省定点企业生物燃料乙醇弹性补贴标准调整为1659元/吨,比2009年燃料乙醇补贴标准2055元下调396元,降幅接近两成。

      但赵友山认为,用粮食生产的燃料乙醇汽油不能真正替代汽柴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目前中国每年只能生产200万吨乙醇汽油,而中国每年石油消耗量多达4亿吨,相差悬殊,难以弥补中国石油资源的相对短缺,因此建议取消。

      据他测算,目前玉米市场价每吨价格在1900元-2000元之间,按生产一吨车用乙醇消耗3.3吨玉米计算,每吨乙醇仅玉米的成本就高达6270元-6600元,若再加上其他成本,每吨乙醇的成本最少为8000元-9000元。而这个价格可以买到两吨成品油。

      “这其实是糟蹋粮食。既然这样,为何不用这笔钱去国外直接购买汽柴油?”赵友山反问说。

      来自汽车工业部门的一项统计分析,目前,车用乙醇汽油的消耗量远高于普通汽油,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而一辆用乙醇汽油的汽车,一年所需的费用比使用普通汽油的车辆高1500元左右。

      

      非粮乙醇将成主流

      相比美国、巴西等生物燃料大国,通行的粮食制乙醇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

      发改委工业司负责人此前也曾表示,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玉米加工业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并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燃料工业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此外,因粗放型加工造成初级产品增多,玉米转化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玉米生产的过度扩张,将会挤压小麦、稻谷生产的发展空间,引起粮食品种结构的失衡。

      国务院也宣布,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

      具体而言,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就是以木薯、红薯等非主粮作物和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肥料、甘蔗渣等废气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乙醇。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中所含的废弃生物生产,统称为纤维素,

      “以秸秆等作物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应该是我国乙醇产业发展的方向。因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每年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可以利用,生产原料易得并且成本低廉,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说。

      2007年12月,由中粮集团投资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当时唯一投入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其原料来源就是木薯。广西是国内木薯主产区,北海市木薯种植面积为15万亩,年产鲜薯22.5万吨。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需鲜木薯150万吨(折成干片为6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