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市场·机构
  • A7:市场·动向
  • A8:市场·资金
  • A9:市场·观察
  • A10:市场·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市场底部
    基金转变策略喜“新”不厌“旧”
  • 第一高价股遭集体出货
    逢高减持仍为当前主流
  • 忧虑经济下行 A股继续震荡筑底
  • 结构性产品领跌
  • 艰难守住20000点
  • 大宗商品企稳反弹
  • 围绕900点放量震荡
  • 三大债指齐创新高
  • 买入收租股对冲零售股
  • 窄幅震荡 固守2400点
  •  
    2010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动向
    市场底部
    基金转变策略喜“新”不厌“旧”
    第一高价股遭集体出货
    逢高减持仍为当前主流
    忧虑经济下行 A股继续震荡筑底
    结构性产品领跌
    艰难守住20000点
    大宗商品企稳反弹
    围绕900点放量震荡
    三大债指齐创新高
    买入收租股对冲零售股
    窄幅震荡 固守2400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底部
    基金转变策略喜“新”不厌“旧”
    2010-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周宏 ○编辑 谢卫国

      

      “新不如旧”是机构对2010年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的总结。新兴行业、新兴产业、新能源主导了整个市场的热门板块,而旧经济、传统产业则陷入了整个市场的抛售怪圈中,一路下跌不回头。

      不过,在上证指数跌到2400点附近后,基金则开始改变观点。景顺长城基金日前提出,下半年A股市场将从“喜新厌旧”向“喜新也不厌旧”转换,“管理优秀、前景光明的新兴产业”,和“旧产业中能提高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同等获得市场的追捧。而类似的重新审视传统产业的呼声,在基金经理中也渐次提升。

      

      新兴产业须过“考验期”

      毋庸置疑,新兴产业在2010年上半年受足了市场追捧,中小盘股的平均市盈率一度抵达60倍。这甚至引起了很多基金的关注。据统计,截至今年1季末,基金实际参与中小板和创业板等公司股票过百只,持股超过44亿股,市值突破400亿元。

      但随后的暴跌,却让很多基金深感被动,大家不明白为何一夜之间,中小盘的高成长故事就被颠覆了。而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蔡宝美则认为这再正常不过,“前期中小盘股跳水补跌,是市场冷静后的体现,大家会反思,那些新兴产业的个股是否能达到预期。”

      蔡宝美认为,有两个方面会影响市场中新兴产业股票的估值。其中之一是,宏观经济的转型之困。目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使得过去膨胀的民间信贷和官方财政赤字受到制约,过去十年来支撑欧美经济流动性的基础已经大为受伤,另一方面,出口和投资难以再像过去一样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东西方的经济都需要一个新的结构来支持未来的成长,而这个过渡过程是比较艰难的。

      另一个原因,新兴产业光明的前景是否一定能体现为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值得商榷。“太光明的行业前景,可能吸引过量的竞争对手参与,整个行业的利润前景未必乐观。过去的半导体产业是个代表。”蔡宝美说。

      

      旧产业未必“一无是处”

      新兴产业尚需观察,而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则开始逐步获得机构们的重新关注。尤其是当市场下跌到目前的水平。一批低估值股票先后涌现的状态,更是开始驱动机构更多的关注。

      国海富兰克林提示,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投资者不必要对这些周期性传统行业过于悲观,阶段性投资机会是存在的。

      景顺长城则更坚定的认为,尽管控制流动性将抑制大量的投机行为,但亚洲国家调结构促内需的措施还是为消除贫富差距、扩大国民购买力创造了条件,为优质公司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节能降耗的新兴产业起步、成长、成熟创造了条件,而这种条件下会有一大批内功深厚的优质企业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

      尽管对于传统产业的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关注“旧行业”已是如今的新气象。